今年4月,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维护“清风”行动方案》,重点针对出口非洲、阿拉伯国家、拉美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商品,在未来3年内,分步有序地展开专项整治。近日,本报记者赴广东、浙江等进出口大省,实地采访了有关行动进展。
新技术,监管更便利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东南部的黄埔,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开展“清风”行动以来,黄埔海关共查获涉嫌侵犯知识产权货物33万余件,货值超260万元人民币。为改进检验流程,黄埔海关引入了新型“非侵入”式查验,即利用H986机器为集装箱照“X光”,通过十几秒的扫描,将集装箱内物品图像上传至审像中心,工作人员即可快速判断通关物品有无异常。最近查处的一起侵权案件,即是通过图像显示颜色的深浅不一,判断出箱内物品密度不同,与报关单不符。
海关总署政策法规司副司长于彬介绍,为帮助查验关员即时核查货物知识产权状况、快速现场判定侵权嫌疑,总署组织开发了“知识产权移动查询系统”。目前该系统已在9个直属海关试点,明显提升了执法效能,并因其先进性引起了欧盟、俄罗斯等地海关的关注。
而在黄埔检验检疫局,新建立的“智检口岸”监管系统也成为一大亮点。该系统利用云计算,采取“线上申报、线下监管”的方式,提高了检验效率。客户、码头经营者和船代企业三方分别通过系统上传数据,使“发货人申报单”“口岸运抵报告单”“装船仓单”三单自动形成对比,对出口货物各项信息的验证即可完成,为风险分析和预警以及有针对性地科学布控提供了依据。
树品牌,企业更自觉
占地10万多平方米、聚集700余家商铺的广州白云摩托车配件批发市场,是全球最大的摩托车配件集散地。近年来,通过参加世界性展销会,该市场积累了名气,吸引了大量国外客商尤其是非洲地区客商前来采购。市场董事曾日朗认为,帮助入驻商户树立自主品牌意识极为重要,“品牌做得好,可以做成百年老店”。
珠峰摩托车配件商行总经理余国平,为与非洲客人打交道,自学了英语和法语。在他的店里,记者见到了来自非洲利比里亚的商人赛弗莱,他已经与这家店合作了7年。他认为“中国制造”的形象在非洲正在提升,从前有人认为中国产品质量不好,而现在许多人改变了看法。中国产品质量的提高,使非洲商人获得了更多利益。当被问及为何多年来坚持选择此家品牌时,他说道:“不是我选择了它,而是我的客户选择了这个牌子。”
在浙江省,已被认定为驰名商标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其商品已销售至全球200余个国家,但却长期留给人“地摊货”的印象。义乌副市长王新锋认为,要转变形象,首先要重视知识产权。义乌将对70%以上的小商品进行升级改造,与韩国的设计院合作,从源头提升品牌价值。
抓重点,规范电子商务
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柴海涛介绍,针对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发展迅速的特点,现在的监管方法是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线上线下治理相结合。
浙江是电子商务大省,仅在义乌注册的账户即超过了24万家、跨境电商12万家,日均发送国内快递130万单、跨境40万单。而打击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的难点在于,产品制造、网店平台和货品销售地点分散在各地,制假隐蔽而追踪困难。针对于此,浙江开展了“2015云剑行动”,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锁定网络售假线索。商务厅副厅长徐高春介绍,由阿里巴巴提供“打假地图”,通过数据分析出高度疑似售假的商家,再由公安部门锁定售假仓库、发货地址等。目前,已有近半线索得到了查实处理。另外,行动还排查出了在阿里巴巴平台上平均控制14个账户以上、冒用他人身份开设店铺、有组织长期售假的人员线索380条,其中已破案134起,涉案总额4.4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