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11月03日 星期二

我在北京人艺演《茶馆》(名家话北京)

濮存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1月03日   第 05 版)

  北京人艺有句老话儿,叫“一棵菜精神”,大家有菜心、菜叶、菜帮,每个人各有所长,相互帮衬。这就是话剧舞台上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

  1999年的夏天令我终生难忘。那一年,北京人艺决定重启中国话剧界的“扛鼎之作”——《茶馆》的排演。剧中“常四爷”的角色让我与经典剧作结下不解之缘。经典剧目就像一股甘泉,滋养着青年演员。

  如今,《茶馆》已成为经典保留剧目,年年上演,场场一票难求。不仅如此,《茶馆》还走出北京,走进美国百老汇、走进德意志艺术剧院,让老舍先生的经典在世界话剧舞台绽放光芒。

  除了《茶馆》,北京人艺压箱底儿的保留剧目已接近30个,说演就演。“天晓不因钟鼓动,月明非为夜行人。”如果热爱这一行,就应努力去演,把对艺术的审美当成一种信仰去尊重。以这样热爱艺术、热爱审美的心境去演戏,人也是快乐的。

  我当过知青,实际上每场演出就像割麦子一样,一场一场的舞台演出,如同农民一刀一刀地收割麦子。假如每场演出有900名观众,10场演下来,也就有9000名观众。每一场演出过后,总要争取赢得全场观众的心。我相信,只要持之以恒、用心去演,通过台上台下面对面地沟通交流,最终会收获一批观众的喜爱和信任。

  10多年来,我一直坚持每年100多场的演出频率。像唐代诗人李白这一个经典角色,我已经演了25年。除了台上表演,其实还有比演出时间多10倍的排练。可以说,我的日常生活基本上是按照创作、演出的节奏来安排的,生活规律,作息合理。比如,不能晚睡觉,不能胡吃海喝,常年保持80公斤左右的体重,等等。其间好几年,我连感冒都不得,也从没请过病假。这种生活习惯与演出节奏“合拍”、使身心受益的做法,也是向前辈们取经、学习的结果。

  这么做为了谁?电影《梅兰芳》里有一句台词,说梅兰芳是座儿的。这个座儿就是人民。为人民服务,就是为座儿服务,为座儿说话,座儿说了算。不为座儿说话,不为人民说话,我们可能会有问题。

  当前的院团改革要激活创作。吸引观众上剧场,至少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是好作品;第二是以市场的资金支撑降低成本压力。

  此外,文艺工作还要让人才流动起来。特别是对于青年文艺工作者,要不断探索建立、完善相关机制,鼓励大家积极投身文艺创作。青年演员不仅要向兄弟院团、国外优秀院团以及优秀演员学习,还要向其他传统艺术行业学习。戏曲演员“亮相”的功夫、曲艺演员“字正腔圆”的表述,这些跨界学习都有助于我们表演能力的提升。

  (作者濮存昕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

“洋人”在京咋过“洋节”(洋人在北京)
“文化+”惊艳北京文博会(聚焦京城)
北京新机场航站楼开工
新发地河北又开“分号”
我在北京人艺演《茶馆》(名家话北京)
银杏黄 游人醉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