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10月31日 星期六

高层互访频繁 关系更加热络

中欧经贸合作越来越火

本报记者 邱海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0月31日   第 02 版)

  中欧班列“营口港”至“俄罗斯·卡卢加”直达国际班列近日运行,这是辽宁省营口港继开通莫斯科、华沙、白俄罗斯等国际班列后的第六条中欧班列。
  本报记者 史家民摄

  近期,中欧关系可谓“持续升温”。在习近平主席圆满结束访英之后,德国总理默克尔进行了其任内的第八次访华,而此前荷兰国王的访问与11月法国总统的即将到来亦备受海内外关注。专家指出,中欧的频繁互动是双方众多利益切合点之下的必然。中欧建交40年来,双方不仅在经贸领域频获突破,更在社会发展等层面彼此交融。

  

  “不惑之年”看成果

  中欧建交40周年,经贸合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目前,欧盟连续11年位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连续12年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数据显示,2014年中欧贸易额已达6151亿美元,占中国同期进出口总额的14.3%。中国企业对欧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也呈现出“井喷式增长”,以98.48亿美元的成绩创下历史新高,欧洲已成为最吸引中国投资的目的地之一。

  数量增长快,质量也不差。从领域上看,中欧双方合作早已不再局限于初级加工品与简单的货物贸易,而是更多地涉及金融、核电、船舶、环保、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且合作程度日益加深。分析人士指出,中欧合作推动了中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社会管理的进步,中国的发展亦为欧洲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市场与价廉质优的商品,为欧洲经济与就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欧经贸合作成绩斐然,发展势头很好。总的来说,目前中欧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只要中欧双方共同努力,继续加强开放合作,达到2020年中欧贸易额1万亿美元的目标应该不成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所长黄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战略对接”利双方

  如今,中欧双方的默契已经随处可见。在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表示双方将推动“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携手、“中国制造”同“德国制造”合力,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德国总理默克尔则明确表态支持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同时希望启动中欧自贸区可行性研究。

  不少专家认为,这种默契源于中欧“战略对接”有着良好的基础。“中欧双方一直有着良好的经济合作,在发展方面也互有需求。应该说,中欧有着很好的对接基础,可以实现有效对接,而且有很多可以对接的发展战略。”黄平说。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大伟对本报记者表示,中欧未来的合作空间很大,未来我国“十三五”规划与“欧洲2020战略”的对接将有力地促进中欧经济的合作发展。“首先,通过市场对接可以消除壁垒,从而推动中欧企业的投资发展;其次,产业对接将帮助我国引进欧洲高端技术,同时我国核能、高铁等优势产业也可以促进欧洲发展;最后,项目对接将从微观层面上促进双方发展。”李大伟分析。

  “一带一路”是契机

  中欧经贸合作的“战略对接点”在哪呢?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作为一项重视开放与合作的战略,“一带一路”倡议是中欧经贸合作的重要契机。

  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表示,欧洲在“一带一路”上发挥关键作用非常重要。当今大多数的国际政策是面向世界的,试图解决问题、应对危机,而“一带一路”则是高瞻远瞩的,寻求以积极的姿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黄静撰文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的战略投资计划对接,对中欧经济都是好事。黄静认为,中欧还应进一步放眼全球,采纳法国总理瓦尔斯年初访华时提出的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的建议,明确提出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这些合作将有力地推动中欧经济的发展,也将推动中国产业升级。

  “对于减少中欧经贸合作软壁垒与运输障碍、扩大中欧贸易容量来说,‘一带一路’战略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而言,结合本地优势加强与欧洲的经贸往来,将极大地推动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同时,‘一带一路’也将为欧洲的发展带来福利。”李大伟说,政府应该更多地扮演“搭桥者”的角色,更多让市场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中欧经贸合作越来越火
声音
互联网金融博览会上抢风头
中国经济发展“含金量”会更足(《未来五年》系列访谈 ②)
前三季保险业利润大增
中德纵论中小企业合作
责编:梁益琴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