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前瓜果飘香,屋舍内四世同堂。这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场景,出现在美国康涅狄格州东南部的一片华人聚集区。近日,美华博物馆推出的“郊区现象”展,聚焦华人移民如何融入美式郊区。
展示朴素的生活智慧
透过照片、访谈、地图、信息图表以及建筑图画和模型,“郊区现象”展让人们了解到,华人新移民在融合当地文化和自身生活理念后,对传统美式郊区社区所做的改造。
展览的筹办者樊一鸣是康州大学艺术史和建筑系的兼职教授,从小生长在康州的华人家庭。樊一鸣说,自己对文化融合中产生的化学反应特别敏感。在展览中,他收集了许多这样的案例:把衣物放在户外晾晒,用阳光杀菌;在院子里制作腌制风干的食物。樊一鸣认为,“这里有很多有趣的人性设计,启发人们如何以实际生活来设计空间,如何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
展览还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和平面改造图,展示出亚裔人群的家庭观念和在日常生活中对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比如华人们如何把前院变成了瓜田,把车库改造成可以围坐闲聊的社交厅,把卧室重新分区以供更多人使用。
折射中西方的文化融合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文化有不同文化组成的部分,更能包容新移民的文化和不同之处。”樊一鸣说,他筹办这次展览,也是为了让美国人更了解这些华人新移民的生活。
其实,华人新移民集体生活方式中的优势,近年来已越来越受美国当地人关注。比如家庭式聚居的生活环境非常适合空巢老人、单亲家庭或一些寻求社区归属感的人们。人们可以一起做饭,并分工做家务,在照顾孩子和克服语言障碍等方面,也会互相帮助。这样的生活方式更高效,住宅的功能性也更强,也更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樊一鸣觉得,这些以人为中心的、经融合改造的住宅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例如,移民们在利用资源方面总有创新,他们用废旧的木头做围栏,并在前院种上蔬菜,有的房屋主人还将树枝编织成艺术风格的院门。
寄语更包容的未来
据美国康州当地媒体今日(The day)网站报道,康州诺威奇市市长辛奇曾表示,“诺威奇市渴望接纳这些亚裔移民带给城市的新景观”。辛奇还曾邀请樊一鸣和当地官员一同商讨,如何让城市在文化融合中受益。诺威奇市正努力推进一个新的观念,即这座城市是有可以被改造的。亚裔移民对社区的成功改造无疑是一个有力的证实。
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教授李斧博士也强调,“华人要融入当地社区,关键是要尽早进入当地社区的发展规划。文化融合、社区规划是华人融入的重要方面。只有广泛参与和深入参与,才能弥补差异,有效融合”。
美华博物馆策展人谭海俊则希望通过此次的建筑展,“让其他族裔人士了解华人的日常生活,也让华人自己重新审视已经渗透入生活点滴的文化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