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二五”,一场真切的消费升级“革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居民消费正从前几年热衷的空调、电视机、汽车等物质型消费,向越来越高端的影视文化、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等服务型消费转型,我们都是这场消费升级“革命”的见证者和受益者。
年终奖翻一番
■ 曹正方
湖北某公司干部
2010年,我和妻子每月工资只有1800多元,年终奖4500元。妻子跟我同一个公司、一个车间,三班倒岗位。为了孩子在市里上学方便,我和妻子用住房公积金贷款买了一套85平方米的住房,房价是每平方米2300元。自从贷款买了房,我家的生活捉襟见肘,只能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先说穿。除了我们结婚添置了几套服装之外,几乎再没有去过品牌专卖店买过衣服。平时我和妻子穿的是单位发的蓝色工作服,除非到了新年,妻子才舍得拿点儿钱买套普通的服装见见新。妻子也是铁了心,无怨无悔跟我一起过苦日子。她越是这样,我心里越难受。
接着说吃。每天早晨,我先到小区对面的超市去逛逛,看有没有特价的菜和商品,随后到小区附近的菜市场看看小贩的菜价。我家每周固定吃的菜:二两瘦肉炒辣椒(一个星期两次),清炒小白菜,豆腐打蛋汤。偶尔煨点筒子骨海带汤,排骨几乎没买过。尽管如此,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再说节能。每天不开门,每个月的水费、电费、电话费、煤气费、物业管理费等都是雷打不动要交的。为了节约电费水费,我和妻子更换了节能灯,更换了功率小的彩电。特别是夏天,我和妻子吃完晚餐就去逛超市避暑,尽量减少空调电费;洗菜用的水不浪费,倒进一个大塑料水桶里,用来洗拖把、冲厕所。
最后说行。为了接送孩子上学,我特意买了一辆26轻型自行车,美其名曰环保节能,其实是买不起摩托车。平时外出,一家人坐公交,要么步行。到了过年过节,我们也是挤公交去看望双方的父母,几乎没有打过出租车。
2013年,我从公司基层调到了党委工作部从事宣传工作。这几年,尽管国内金铜市场行情低迷,但是我和妻子的工资每个月都有2000多元,年终奖也从过去的4000多元提高到了8000多元。平时写写稿,每年稿费也能赚个几千元。
如今,最让我高兴的是,我和妻子终于还完了房贷。
人逢喜事精神爽。遇到“三八”妇女节、结婚纪念日等重要日子,我就带妻子去买品牌服装。平时我家一个星期要买22元1斤的排骨煨汤3次。
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我家还买了一辆二手车,逢年过节,我们再也不用挤公交车了。
黄国强摄
当上职业经理人
■ 柴秀丽
新疆伊宁某房产公司高管
理理家里的账单,每月仅为女儿支出的家教、钢琴及小饭桌费用就需2000元,养车800元,每月房贷1500元,还有一些人情世故礼尚往来等,每月固定支出至少5000元。这些支出如果放在5年前,想都不敢想,如今却能坦然轻松面对,主要因为5年来生活、职业、眼界的变化,这些压力早已转化为我向前奔跑的动力。
2011年至2015年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各方面蓬勃发展的5年,同样,也是我事业、生活全面发展挑战的5年。2011年公司拓展业务,这开启了我的职业经理人生涯。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工作方式,一切都从头开始,很多的问题和困难都是以前想都没想过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业绩逐年提高,随之增长的还有我的收入。
5年前,我从事着收入不高却稳定的工作,老公是公务员,女儿健康活泼,也上了一所比较满意的学校,根据当时的条件,心里其实已经很满足了。因为女儿就学的学校离家比较远,为了接送女儿方便,我与老公商量,一咬牙,把家里仅有的10万元钱全部拿出来买了辆车,每天接送女儿。
女儿方便了,我却有压力了,这个年龄,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手里不能没有余钱啊!这也是我放弃稳定工作,决定竞聘职业经理人的动力之一。
现我已成为业务熟练的职业经理人,搬离了曾经60多平方米的小窝,搬进了相对高档的小区。女儿学习钢琴等所需开支也都轻松支付,每年还外出旅游。
最近的小心思是一直想换一辆30万元的城市SUV,希望与老公一起,驾驶着这辆车,去实现更多的梦想。我相信,路会越走越宽。
徐 励整理
学了一门手艺
■ 李申酉
四川成都 装修工
见到李申酉时,他正蹲在成都一家小区大门口吃盒饭。卖饭的大姐把做好的饭菜分装在大铁桶里,从家里运到新小区售卖。来吃饭的,都是在里面搞装修的农民工。
“经济实惠,10元一份,饭管饱。”说着,李申酉又要了一份米饭,狼吞虎咽吃起来。吃完饭,他抹了抹嘴,慢慢说起5年来家里的变化。
李申酉是四川资阳人,世代种田为生。自从小儿子出生后,仅靠种田难以养家糊口。“脑子里想的就是挣钱。”2011年春节后,从没出过远门的李申酉,跟老乡一起来到了成都。“因为成都离老家近,万一找不到活,就回去。找到活了,回家看看也方便。”
初到大城市,李申酉两眼一抹黑。在家只会犁田耙地,到这儿能干啥呀?在成都转了几天后,他跟老乡发现,房地产市场火,装修市场也很旺。他就跟其他外乡人学,每天一大早便蹲在新建小区门口揽活。他有的是力气,人也实诚,一来二去,跟揽活的人都混熟了,其他人有了活,也带他一起干。就这样,两三个月后,李申酉慢慢入了行。
“第一年做小工,帮别人打下手,挣了2万多元。”李申酉说。第二年他开始学粉刷、贴砖,做起了学徒。半年工夫就出师了。现在自己也可以带徒弟了。“只要人勤快,只要活赶趟,每年挣四五万元很轻松。”
“去年花了近30万盖了新楼房,这算家里最大的支出。没想到咱农民也住上别墅了。”李申酉言语中充满自豪。他爱笑,说着说着就呵呵笑起来。
平常花销主要在两个儿子身上。“现在手头宽裕了,舍得花钱了。暑假孩子们来成都,我让老婆带他们去电影院看了好几场动画片。”在成都呆了几年,李申酉也深感时代在变化,他自己也在追赶,“现在农村也通宽带了。等孩子们大了,家里也接上,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不能再让他们像我当年那样,像个‘土包子’。呵呵。”
本报记者 王明峰采写
还得勤俭持家
■ 翟景华
吉林大安 作家
2010年左右,我们三口之家,每月收入大约4000元,孩子小,花销也不大,但是因为买房子,还房贷,日子过得有点儿捉襟见肘。从来不舍得出去旅游或者买太昂贵的生活用品。
到了2014年的时候,为了不再有负债感,我和爱人决定把手里攒下的一点儿余钱全部还贷款,一时间在花销上紧巴些,但心里轻松了很多,感觉自己不是房奴了!
今年工资又涨了,每月的收入大约7000元,没有负债的压力,物质生活上的消费上了一个层次,有时候望着稍贵的衣服,也会奢侈一回。我和爱人最大的爱好是看书,曾经喜欢到图书馆去借书读,现在也会买回一些充实自己的书柜。如果想暂时逃离眼前的生活,偶尔也会来一场说走就走但不要花太多钱的旅行。今年平均每月的开销大约是4000元。
尽管生活在不断变好,我还是不敢太铺张。也可能是习惯了节省,每每花钱的时候,都要权衡一下。如果本月开销过大,自己家里能避免的消费就全部免掉。
我觉得健康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足够充实的物质条件做保障,而且过日子要有远虑,不能只图眼前乐,不能为所欲为。就我个人而言,我的物质需求大于精神需求,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还是觉得日子没有安全感。我最怕的事儿有两件,一是怕8月和9月,因为这两个月朋友们结婚、考学、当兵扎堆儿,随礼随到手软。二是超级怕生病。毫不客气地说,人穷别长病。我前几日脸上过敏,一趟趟跑医院,一个星期就花掉将近4000元,脸还没好彻底,钱却流水一样让人心疼地往外淌!
纵观这5年,家庭收入逐年见长,但各方面的需求也随之上升。总体来讲,钱还是要算计着花,只有这样,小账本里才会有点儿余额,才不会有后顾之忧。
当初买房对了
■ 张红梅
北京 某外企部门经理
“现在每个月还贷6000多元。”张红梅周围那些正在背负巨额房贷和尚未买房的“80后”们闻听此言,无不用充满羡慕的眼神看着她。
张红梅安慰身边的这些“可怜人”:“把我放到现在,估计买房这个事连想都不敢想。”虽然还没有真正扔掉套了5年的房奴枷锁,但是每次跟朋友们谈论起和房子有关的话题,张红梅显然要轻松很多。
5年前,张红梅和丈夫相中了南三环外万年花城附近的一处住房,当时每平方米价格不到2万元,总价200万出头。如今,这个小区的二手房受到天坛医院即将迁入的“利好”影响,价格已经飙升到近5万,虽说是有价无市,可这价格是实实在在上去了。“价格再高,已经和我无关了。”张红梅说。
目前,张红梅夫妇一年的收入大约35万元,同5年前比,增加并不多,但稳定的收入、有车、有房让他们早已无生活之忧,孩子的教育问题更受他们的关注。刚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每个月零食、上辅导班的开支至少需要3000元。而张红梅和丈夫在自己身上花费的心思要少得多。他们的支出主要用在家庭上。以前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家庭最主要的开支,现如今似乎这已是老黄历了,张红梅一家平常只是晚饭在家吃,还经常下个馆子调剂一下。
对这个小康之家而言,一些不可忽视的刚性支出包括水、电、气、有线电视费、电话费、上网费、手机费等。从2014年以来,北京电费、水费都有不同程度上涨,这些费用全下来一年至少得1万元。
不过有涨也有跌,汽油价格从高峰时8元时代重回到5元时代,这也使得张红梅每月的养车费减少了400元左右,足以弥补电费、水费增加的支出。
从大学毕业来京到现在已经13年,张红梅已经彻底融入这座城市。 “现在对于我来说,家庭平安、老公事业再上一步、孩子懂事就是最大的慰藉。”张红梅如是说。
本报记者 贺 勇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