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嗨!到中国创业去

本报记者 尹晓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0月29日   第 04 版)

  图中左一是在深圳创业的法国人克里斯托夫。
  (央广网)

  “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刚刚结束,盛况空前,亮点频出。当下中国的创业环境吸引了不少外国人,他们来自欧美,毕业于名校,在名企打拼过,有一定行业经验,最终选择来中国创业,而且都是新兴产业。

  

  ■ 在北京落地生根

  皮埃尔与伙伴们最近刚为自己的产品——一款瑞士制造的智能空气净化器在北京的“798”做了发布。几位合伙人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来自美国、德国、瑞士,曾在硅谷、宝马等知名企业工作,但在2015年,他们选择了在北京创业,把团队从瑞士搬到了三里屯SOHO。

  2013年,正值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机械工程硕士的皮埃尔看到北京雾霾的消息,开始了对空气监测技术的探索。在教授帮助下,两个月就做出了可转化的模型。此前,他曾在硅谷研发未来电动汽车的控制算法。在确立理论基础之后,皮埃尔找到大学的老朋友,来自瑞士的凯文一同设计空气净化器。在康斯坦丁拿到宝马工作机会的当天,也收到了皮埃尔邀请加入的电话。早上5时起床去宝马上班,努力想出一些聪明的办法来制造未来的汽车,下午5时下班,与皮埃尔和凯文讨论如何打入中国市场直到深夜。最终,康斯坦丁放弃了在宝马的工作。

  今年5月,皮埃尔和团队带着他们的空气净化器来到北京,不想却被投资人泼了冷水:“你们根本不了解中国!”在和其他专业人士接触后才意识到,半年间市场已发生了变化,3个不会讲中文的外国人要打入市场,确实困难重重。

  最后的答案是组建一支中国团队,让公司在北京落地生根。同样来自麻省理工、致力于人工智能研究的中国工程师王硕成为第四位合伙人,公司的中国工程师也越来越多。在跟记者的交流中,几位合伙人表示,现在中国的创业环境非常棒,某些方面甚至超过硅谷。来自北京的灵感又在北京落地生根,是他们跨越欧、美、亚之后的最终选择。

  ■ 放弃硅谷到上海

  来自美国加州的贾斯汀给自己取了个中文名——裴嘉鼎,现在是上海芯晨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在麻省理工大学和卡耐基梅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英特尔公司,担任工艺开发方面的工作。而后,又到美商科磊公司承担半导体产业应用开发工作,解决工艺整合问题。随后,再到硅谷参与3家微机电器件企业的初创。在半导体行业打拼18年之后,2012年,他却离开硅谷,只身来到上海嘉定新兴产业聚集区创办自己的公司。

  为什么是上海而不是硅谷?裴嘉鼎告诉记者,中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突飞猛进,市场广阔,而作为半导体设计中心的上海又为他的创业提供了资源、人才、发展的前沿技术和良好环境。

  记者了解到,裴嘉鼎的公司所在的新兴产业聚集区,以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为依托,目前正在进行以“超越摩尔”为主的微技术跨领域融合创新,正在设计建设的全球领先的8寸“超越摩尔”研发中试线将解决初创企业的产品技术开发难题,这是吸引裴嘉鼎到上海的重要原因。

  现在的上海正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外国人的出入境、工作签证办理、办理永久居留等方面提供了多项便利,这些也为吸引外国人到沪创业提供了支持。

  ■ 在深圳做创客

  法国人劳伦在深圳已经生活8年,曾就职于飞利浦。闲暇的时候,喜欢去蛇口、华侨城创意园,跟朋友喝咖啡,放松过一个周末,还喜欢晒朋友圈。

  2013年,劳伦成了创客,跟中国朋友开始了智能手表的创业。第一款产品就在100多个国家销售超过6.5万台。

  今年7月,劳伦在朋友圈感慨产品已走过两周年。这两年里,公司设计出世界上首个基于安卓系统的可穿戴版本,独立运行的智能手表手机,第一款由女性设计且面向女性的智能腕表,第一款在非洲组装并在非洲大陆销售的智能腕表等。

  “这里更像是硬件硅谷,和我一样年轻、精力充沛。”对于劳伦来说,在深圳一切皆有可能。“有的人认为软件更重要,其实不是。我们花了很多钱在软件,但觉得硬件设计之类更复杂更有挑战性。”硬件让劳伦更兴奋,这也是他一直在深圳创业的原因。

嗨!到中国创业去
米兰世博会聚焦中国高铁
浙江僧人获颁职业证书
“水晶大王”回故乡
植物界“大熊猫”脱险记
西藏启动出生缺陷救助活动
“美丽产业”富民强村
中消协体验式调查国内游
商家组团聚焦“停车难”
责编:任 涛 李 贞 邮箱:peoplehw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