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志标,1941年生于广东东莞,深圳渔民村老村委会主任。1957年为投靠在深圳打渔的父亲来到深圳,改革开放后带领渔民村成为全国第一个万元户村。
邓志标说:“我们整个渔民村的村民,都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也就是新中国成立前后,陆续从东莞过来深圳河打渔的,到现在已经半个多世纪了。这半个多世纪以来,渔民村伴随着深圳同步发展。从居无定所、一条船、一个家,到全国第一个万元户村,再到后来家家户户都有小洋楼、别墅……大家的生活天翻地覆。也就是在这段时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1984年造访渔民村,成为渔民村人永远的荣耀。”
下面是邓志标的口述,从中可以看到深圳发展的历史轨迹。
◉离开东莞来深圳打渔
渔民村最早一批人大约是在新中国成立前从东莞来的,当时东莞是重要的渔业出产地,渔民很多。然而,虽然渔民多,打渔也不少,但由于渔霸(泛指占有并出租渔船、渔网等捕鱼工具或开办渔行剥削和欺压渔民的恶霸)欺压,大部分人都吃不饱,生活非常艰难。
后来一些东莞人路过罗湖桥时,发现这里有一条深圳河,水美鱼肥,非常适合生活。而且深圳当时人很少,渔民也少,所以东莞桥头镇一批渔民沿东江等河流一路而下,最后在渔民村一带水域停留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我的父亲带着我的几个弟弟妹妹,和其他渔民一起从东莞划船来到这里。我是1941年在东莞桥头出生的,一直跟随祖父母生活。1957年,我辞别祖父母,从东莞石龙坐火车来到深圳。
其实,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我们是不叫“渔民村”这个名字的,最开始叫“船埗头”,意思是停船的码头。甚至我们都不算定居在这里的,因为大家都是生活在船上。例如我们一家几口,吃住都是在船上。船也不大,大概两三平方米。
1953年前后,政府在岸上帮我们搭建了茅棚,我们开始到岸上生活。1962年前后,我们把茅棚改成平房,才正式到岸上定居,后来大家就叫我们为“渔民村”了。刚开始渔民村有70多户人家,后来慢慢减少到30来户,这也就是后来渔民村成为全国第一个万元户村之后,大家所说的“渔民村30户人家”的由来。
◉全国首个万元户村诞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的氛围开始浓厚起来。1980年,全国人大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而我们渔民村也迎来发展的转折点。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铺开,深圳从香港引进不少港资企业。但是也有问题——生产来了,但服务配套跟不上。所以,很多人都开了一些茶餐厅,我们渔民村也开设了茶餐厅。此外,我们还利用靠近香港的地缘优势,做起香港的二手汽车交易以及运输生意等。
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整个都是大工地,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基础建设场景。既然在建设,那就需要大量的基建物资,比如水泥、砖头等。于是我们就抓住这个机会,购置了一些运输设备,大力开展陆上和海上运输业务。当时深圳的很多建筑都用了我们运输的材料。
就这样,我们靠餐厅、汽车、运输以及少量的打渔,每年都能赚很多钱。当时我们渔民村人也不多,才90多人,能劳动的有几十人,一年下来每人都能分不少钱。以我自己为例,我家就我们夫妻俩在工作,一年我就分到9000多元钱。其他人家劳动力多的,分到的更多。因此,80年代初,渔民村大多户人家的收入都突破了1万元,成为全国第一个“万元户村”。
这个“万元户村”是我提出来的,其实那时候我们平均下来,2万元都有了,但是我还是比较保守地说了平均1万元。
◉小平同志造访渔民村
自上世纪80年代我们利用改革开放政策,开展多种经营并迅速发展致富之后,渔民村迎来了无数关注者,其中包括邓小平、杨尚昆、王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1984年,邓小平的来访对渔民村影响深远,当时我正是渔民村的村委会主任。
1984年1月25日一大早,我们突然接到通知,说有中央领导要来视察渔民村,要赶紧到村委会准备接待工作。当时我们并不知道即将来访是邓小平同志,只是看接待的阵势很大,觉得应该是个大领导。
当天上午10点多,前来视察的人从中巴车上走下来时,我们才知道来访的居然是邓小平同志。区委书记带着我跟邓小平同志握手,并介绍我说:“这是我们渔民村的村长,他也姓邓,叫邓志标。”听到我也姓邓,邓小平就笑了,身后的邓榕拍着他的肩膀说:“500年前还是一家的哦。”说完大家都笑了。
看到我们住的房子后,邓小平说:“这种房子如果在北京的话,要部长级的高级干部才能住。”他还跟杨尚昆说:“等到全国人民都住上渔民村这样的房子,恐怕要100年时间。我国人口多,至少也要70年。”
看完村里的大致情况之后,邓小平同志就坐下听我们书记的汇报。当时我们全村人均年收入已经接近6000元,平均每户收入超过3万元。
听完我们书记的汇报之后,邓小平问我们书记:“现在你们生活这么好了,还有什么需要吗?”我们书记回答:“需要是不敢了,但是我们现在过上这样的生活有点害怕,害怕党的政策会变化。”
听到这个担心之后,邓小平开始哈哈大笑,拍着我们书记的肩膀说:“不要害怕,党的政策一定会变的,但是只会向好的方面变,不会向差的方面变。”
事实证明,从改革开放至今,党的政策都是向好的方面变,邓小平当年说得没有错。
邓小平视察过后,渔民村经过媒体的大量报道,开始广为国内外所熟知,渔民村的名声越来越大。后来我也应邀去中央电视台参加节目,我上台时说:“我叫邓志标,我是渔民村的村长,我们是全国第一个万元户村!”名声扩大为渔民村吸引外资、扩大生产提供了便利。大家都知道这是邓小平去过并给予肯定的村子,去那里投资肯定不会错。
◉改革开放造就渔民村
之后,渔民村进行了农村城市化股份制改造。1992年,随着特区的不断发展与外来人口大量增多,渔民村也像深圳其他的城中村一样,开始了无序建设,把两层的漂亮小洋楼加盖到五六层、甚至七八层。一时间,“握手楼”、“接吻楼”建设风兴起,渔民村也从过去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变得污水横流,居住环境不断恶化,成为一个“脏、乱、差”、安全隐患和治安隐患严重的社区。
2001年,渔民村被列为全市城中村改造的试点,开始重新改造。经过3年时间,渔民村于2004年8月正式改造完成。改造后的渔民新村建设了一栋20层高的综合楼以及11栋12层高的小高楼,共1000余套单元房。还把村口三角用地和长达300多米的防洪堤改建成为一道具有艺术观赏、广场灯光走廊和防洪防护三个功能的“文化艺术长廊”,并设置了很多介绍村史的浮雕。
经过这30多年的发展,渔民村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与改革开放政策以及整个深圳的发展密不可分。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渔民村的今天。
年轻的时候,我们的日子过得很辛苦,每日奔波,还挣不到几口饱饭,根本没有时间想未来,更别提梦想了。而如今,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有社保,有退休金,还有分红。在渔民村,我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