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为九月中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一般是在每年的10月23—24日,这时太阳位于黄经210°。今年霜降交节时刻是10月24日1时47分。中国北方到了霜降时节,夜里散热很快,温度会降到0摄氏度以下,于是圆润的露水改凝成六角形的霜花,形成入冬前的初霜景象。古人以为霜是从天上降下来的,所以就把初霜时的节气取名“霜降”,其实霜和露水一样,都是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的。特别是夜里无云时,地面散热更快,更容易结成霜,民谚有“霜重见晴天,瑞雪兆丰年”的说法。
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这是说一候时豺狼开始大量捕猎小兽(祭,陈列),把自己吃肥以便度过不易觅食的冬天;二候时野草枯黄、树叶掉落;三候时入蜇的动物全躲在洞中不动不食,伏下身来冬眠了。
唐代元稹的《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诗中写了霜降时节云尽天高、木落雁飞的景象,也写到了豺祭兽的典故。霜降节气离九九重阳节很近(今年重阳节在10月21日),所以诗中特别强调了重阳,包括重阳赏菊花、饮菊花酒等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做是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唐代诗人杜牧有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初霜一到,植物就停止生长,民间称“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树叶的绿色退去,有枫树、黄栌树林的地方,漫山遍野都会变成一片红色,如火似锦,非常壮观。所以,重阳节是人们外出登山、欣赏美景的好时机。
至于这时日常生活随节候的改变,可以举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诗《新营小斋凿地炉》中的句子说明:
霜降百工休,居者皆入室。墐户畏初寒,开炉代温律。
意思是说:到了霜降时节,各种室外的劳作都停止,人们开始准备猫冬了,把门窗缝都用泥涂严,屋里生起火炉代替暖和的天气。就农事来说,有谚语“霜降见霜,米谷满仓”,北方大部分地区都在做秋收扫尾的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