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下午,随着葡萄牙监理艾世麦郑重地在最后一份验收报告上签下名字,在经过3年的建设之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工集团北新国际公司安哥拉区赞谷项目14个地块的房建工程终于顺利交验。
3年前,当兵团建工集团的建设者们到来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芜,阡陌之间还保留着内战的痕迹。如今,一座座房屋拔地而起,矗立在世人面前。很快,数以万计的安哥拉人将在这里安居乐业。
而此刻,安哥拉下午的阳光灿烂夺目,照在一幢幢整齐崭新的楼房上,仿佛胜利的奖章正散发着光芒,映射到验收现场每一个人的心里。
第一顿热汤饭很难忘
2012年,兵团建工集团与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安哥拉RED项目一期之标段八“赞谷房建工程项目”合同,合同金额总计约3.12亿美元,工程建设内容包括1381栋住宅以及配套的大市政工程和14个地块内的社区市政工程。
2012年2月1日,时任赞谷项目经理的李德旺带着20余人组成的年轻队伍浩浩荡荡地奔赴赞谷项目临时营地,开启了赞谷项目建设的序幕。
就在进场当天晚上,发电机开始正常运转,食堂锅灶也安装完毕。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大家在赞谷项目现场吃上了第一顿热汤饭,而这时已经是非洲荒原的深夜了。
“那时候的条件可真不比现在,吃过的苦后来的新人根本无法想象。”现任赞谷项目经理的王亮雄回忆起来不无感慨,“那天晚上那顿热汤饭的味道我至今都记得。”
寻找工地“宝藏”广受益
2013年的6月还是安哥拉的旱季,距离赞谷项目开建已有一年时间,项目建设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施工现场距石料基地卡西多石场约130公里,如果要按时完成工程量,为节省时间运输石子,项目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增购车辆。
针对这一问题,时任项目经理李德旺意识到,必须找到距离较近的石料矿场。于是,赞谷项目组织人力,对卡隆博、卡瓜谷等10多处探矿点进行勘察,并安排工程技术部和试验室做了大量材料试验验证工作。最终在离赞谷项目部30公里处的卡瓜谷地区找到了一处合适矿场,这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卡瓜谷矿场。
“卡瓜谷矿场储量能满足3个项目部的需求,不仅使我们项目部受益至今,也使得赞谷项目其他的联合舰队项目部受益,为以后更多的项目打通了道路。”参与寻找石源的负责人肖权说。
安哥拉籍员工拜德鲁
过硬的技术水平和充足的劳动力是项目正常生产的重要保障,然而赞谷项目刚刚进场的时候,就面临着这两项困难。时任赞谷项目工会主席的于凡大胆地提出了一个想法:在赞谷项目中尝试属地化管理,建设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实现中工带安工,安工带安工的施工模式。如今,赞谷项目部的属地化管理已成规模,其中一名叫做拜德鲁的安哥拉籍员工也逐渐成为项目部的名人。
拜德鲁来赞谷项目已3年多了,从初来乍到的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小有名气”的质检员。“我要感谢我的中国师傅。”他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说。
据拜德鲁介绍,项目部会定期为员工发放工装和劳保用品,开设业务培训班和语言培训班,设置医疗站方便员工看病,聘请专业的安籍厨师。“最让我感动的是,每年的圣诞节,项目部领导都亲自给我家送去农场大米和肉,还告诉我的家人,我在项目部表现很好。”走在安籍员工驻地的小路上,他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爱情在赞谷开花结果
赞谷项目对于很多坚守在这里的人来说还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因为与项目部一起成长的还有爱情。如今,随着赞谷项目建设接近尾声,很多人的爱情在非洲这片红土地上也一同开花结果。
2013年8月1日,王超和丈夫布和在安哥拉大使馆领取了结婚证,之后他们又在这里参加了集体婚礼。“我俩因为赞谷项目相识,赞谷见证了我们的爱情。” 王超动情地说。
她们刚来的时候,项目部只有3个女孩子,走到哪里都很受照顾。那时候,各种生活设施都不完善,大家住的是集装箱,又闷又热,食堂也很小,生活用水里有时候甚至混杂着泥土。
“我们都把自己当女汉子看,那会儿刚搬到这里,唯一欣慰的是女生可以洗到热水澡。我也是在这里认识了我的爱人,感谢赞谷带给我的一切。”李亮亮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
“我们想坚守到赞谷项目最后竣工的那一刻。”对于王超来说,赞谷有着一份特殊的意义。这不仅仅是他们的心愿,也是见证赞谷成长的每一个人的心愿。
3年来,兵团建工集团北新国际公司的建设者们充分发扬兵团精神和“奉献、创新、融合、幸福”的北新国际企业精神,克服了文化差异、人员缺乏、资金周转困难等一系列难题,最终提前50天实现14个地块房建工程的顺利交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