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校长博里塞维奇
英中人文交流将步入新阶段
本报驻英国记者 黄培昭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英国剑桥大学校长博里塞维奇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博里塞维奇认为,以习近平主席访问为契机,两国人文交流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博里塞维奇说:“对英国来说,中国在扮演着一个全方位的重要角色,在经济、文化和教育等领域都是如此。”
博里塞维奇介绍说:“剑桥大学与中国有着悠久的交流史。剑桥大学在1888年设立了第一个中文教授职位,还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中文学士和著名的汉学家。”他说,在剑桥大学的校友中,有中国人熟悉的诗人徐志摩和中国著名运动员邓亚萍。
“在剑桥大学,中国学生是所有国际学生中最庞大的一个群体。不仅如此,我们的东亚研究中心是欧洲唯一一个参与到汉语语言和第二语言拓展研究的机构。剑桥大学的学者们参与了一系列与中国同行的合作项目,范围十分广泛,例如食品安全、劳动经济学等。”
在剑桥大学,学校里到处都有中国学生的面孔。目前,经过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包括教育在内的中英人文交流已经呈现品牌化、机制化和常态化趋势。对此,博里塞维奇也深有感触。
博里塞维奇说:“英中的教育和文化联系有着很深的渊源,剑桥大学在这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我还应该提一下剑桥大学引以为豪的中国图书馆,这是剑桥大学出版社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博里塞维奇说,人文交流在推动英中关系发展上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对于英国来说,2015年注定是一个英中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年份。我确信,这一年的活动将会使两国实现更深的相互理解,并促进两国关系的蓬勃、深入发展。”
(本报伦敦10月18日电)
■英国安石集团研究部主管扬·德恩
中国经济改革让世界受益
英国基金公司安石集团研究部主管扬·德恩近日接受采访时说,过去几十年中国逐渐成长为最成功的出口驱动型经济体之一,而当前中国进行的系列改革将继续让世界受益。
德恩认为,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西方国家开始债务去杠杆,相继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币贬值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且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也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随即将经济增长模式从出口驱动转向消费拉动,推出系列高瞻远瞩的改革举措,为长期经济愿景以及世界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德恩表示,中国所做的一切努力,如推动资本项目开放、利率改革、发展债券市场、将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和国企改革等,都是为明天的世界做准备。这么多改革同时进行,难免会给市场和经济前景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但这只是短期现象。
他表示,随着消费增长,中国进口需求会上升,经常账户盈余减少。长期看,西方国家货币存在贬值压力,人民币升值压力仍在,这会进一步给中国出口施压。因此,为保持国际收支整体平衡,中国需开放资本项目为经常项目顺差的下滑甚至是逆差融资。
德恩说,开放资本项目会带来市场和经济的波动风险,但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能缓解部分风险。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后,中国将无需承担过多的外汇储备压力,可以释放外汇储备资金用于对外投资,推进诸如“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发展,这将使中国的国际经济影响力大幅增加。
(据新华社伦敦10月19日电 记者吴心韬)
■伦敦设计节主席约翰·索瑞尔
中英创意产业步入“黄金时代”
本报驻英国记者 黄培昭
在英国设计和创意产业界,约翰·索瑞尔的名字无人不晓。2003年,他创立了伦敦设计节,并担任主席,为英国的创意和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索瑞尔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英国之行必将推动中英创意设计界的合作步入“黄金时代”。希望中英设计和创意产业界以此为契机,整合优势资源,进行更多、更深入的合作。
索瑞尔介绍,英国的创意产业目前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成熟、完善的体系与行业规范。“今天,中国亟须通过设计与创新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动力,中英两国如果能在设计领域实现合作,对于两个国家来说是‘双赢’。”
在创意产业界,中英之间互动频繁。今年9月22日,中英第一届设计论坛在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举办。“中英设计连线”正式宣布成立,吸引了一批重量级的中英机构积极响应,索瑞尔担任主席的伦敦设计节、伦敦设计双年展也参与其中。他说,希望在这个平台上,中英设计界能就此开启长久的对话与合作。
“让中英两国的创意和设计界人士有经常面对面的机会很重要,这就需要设计节、论坛、对话、参观访问等机会。”索瑞尔说,非常希望中国参与2016年举行的伦敦设计双年展,以此吸引到中国最顶级的设计人才,展现中国设计的最高水平与实力。
“另外,我也非常关心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因为要整体提高中国的设计水平、鉴赏水平,必须配套以良好的设计教育。在英国,设计教育从小学就开始了,但是中国要到大学才开设相关专业。习近平主席的访问,一定能引领这方面的合作,推动这一合作进入‘黄金时代’。”索瑞尔说。
(本报伦敦10月19日电)
■英国标准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秦智涛
英中两国间金融合作潜力巨大
英国标准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秦智涛日前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的国事访问具有重大意义,将大大促进两国关系和投资活动。伦敦期望成为中国的全球金融通道。
秦智涛1992年以来经常到访中国,包括多次随同政府首脑出访,见证了中国发展和英中关系中多个历史性时刻,堪称“中国通”。上个月,他刚随同财政大臣奥斯本访问中国。
谈到中国的发展变化,他说,几十年前如果说中国企业要到英国来投资核电、房地产,感觉就像是科幻故事,如今这些正在成为现实。
秦智涛对近年中国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速度表示惊叹。他说,英国在基础设施方面存在大量改善需求,包括现有铁路公路系统改造和兴建高铁等。
秦智涛说,今后英中合作最可见的进展很有可能发生在基础设施领域,中国资本有望投资英国核电产业、高速铁路系统和房地产市场。
谈及英中经济合作,他说,英国经济体量小、市场规模不大,必须对外开放才能实现增长。英国已向中国明确表明,英国是对中国投资最为开放的西方国家,中国投资者在英国拥有大量的投资机会。
他认为,英中金融合作潜力巨大,无论是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还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伦敦都可以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人民币与伦敦市场相结合,既可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也有利于让伦敦发展成为重要的离岸人民币市场。而“一带一路”倡议更是一项互利互惠的规划,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其他国家。
(据新华社伦敦10月18日电 记者邓茜、吴心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