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10月17日 星期六

未来5年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习近平主席讲话传递中国减贫新信号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0月17日   第 04 版)

  “十二五”以来,地处乌蒙山深处的国家级扶贫重点攻坚县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9个,发放小额到户贷款3.35亿元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57家。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33元。图为待补镇野马村农民在大棚种植基地收草莓。
  新华社记者 杨宗友摄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扶贫开发对全球减贫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在“10·17”世界消除贫困日到来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16日出席在北京举办的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讲话中透露出哪些中国减贫新信号?中国将向世界作出怎样的减贫承诺?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权威部门和专家。

  理念

  坚持走中国特色减贫道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成功使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是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如此巨大的减贫成就何以取得?习近平在讲话中对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内涵作出深刻阐述,包括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坚持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相结合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认为,中国30多年来的减贫成就从根本上说是发展带来的结果,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快速发展,为大规模减贫奠定了基础。同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出台一系列面对贫困地区的特殊政策,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并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减贫之路。

  “扶贫开发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离不开全社会的积极参与。”获得2015中国消除贫困奖的广东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说,国家把每年的10月17日定为“扶贫日”,就是要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促进共同富裕。

  目标

  平均每年要减贫1170万人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7017万人,其中河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6个省份的贫困人口都超过500万人,依然面临较大的减贫压力。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说,6年时间减贫7000多万,意味着每年要减贫1170万,平均每月减贫100万,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非常艰巨。“为实现这个目标,从中央政府到各地方政府都铆足了劲,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系列政策,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路径

  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

  为实现减贫目标,我国正在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努力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我国坚持分类施策原则,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并特别指出了“五个一批”脱贫手段,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五个一批’体现出一种分类施策、因地制宜的原则。”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黄承伟认为,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来说,依靠发展生产和提供就业机会就能实现脱贫,而对于生存环境极端恶劣或缺乏劳动能力的人群,必须采取其他手段予以保障。

  扶智

  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指出,我们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让他们同其他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向着美好生活奋力奔跑。

  洪天云介绍,今年扶贫日前后,教育部等部门将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全面覆盖贫困地区的学校、教师、学生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贫困家庭学生7个层面构建全领域结对帮扶关系,精确对准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记者林晖、王宇)

未来5年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甲骨文记忆展开幕
农民歌手滁州放歌
首份旅游微商报告出炉
湖北谷城:交通先行助脱贫
首届紫禁城论坛故宫举行
京台法律研讨会举办
精准扶贫的河北样本
印度学生比拼中餐厨艺
责编:任 涛 李 贞 邮箱:peoplehw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