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

综合国力+文化魅力催生强大磁力

留学,到中国去!

本报记者 张 烁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10月15日   第 01 版)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文化向心力、文化辐射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超过法国,成为继美国、英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

  其实,新中国从成立之初便接受来华留学生。到目前,来华留学生数量已从最早的几十人,发展到2014年的37.7万人;生源国从最初的3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到203个国家和地区;从只有清华、北大等少数高校接受外国留学生,发展到现在的775所高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

  中国,正像一个磁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留学,到中国去!”成为许许多多各国学生的主动选择。

  

  中国能量,撬动留学版图

  “我选择来中国,因为我已经在我的国家学了一点儿汉语,也对中国特别有兴趣。我选择国际贸易学专业,因为对我来说中国的经济非常强。”站在记者眼前的这位澳大利亚男生酷爱中国文化,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叫贺默修,目前正在北交大攻读博士学位。他说:“现在我有一个中国女朋友,想在中国建立一个家庭,或者回国在一个澳中贸易公司工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的快速发展撬动了传统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版图。随着中国国力增强,越来越多的来华留学生选择攻读学位课程。

  “在亚洲,72%的非日韩来华留学生选择攻读学位课程。”来华留学网负责人介绍,这是因为除了日韩,中国相较其他亚洲国家,在教育资源、水平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留学成本也比欧美低得多。

  非洲是中国的老朋友,高达84%的非洲来华留学生将攻读学位定为自己的求学目标。这一点不难理解。“中国对非投资增长势头迅猛,2003—2013年间增长50倍,中非经济往来日益密切。

  中国魅力,吸引全球才俊

  今年26岁的朴俊炯来自韩国大田市,已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3年。“那时还在上高中,看到新闻里总是报道中国发展很快,经济日益强盛,旅游业非常发达。”这个韩国小伙子还记得当初作出决定时的情景,“更吸引我的,是中国地大物博,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

  “早些年,只有想当汉学家的人才来了解中国文化,其他人根本不了解、不关心。”忆往昔,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程爱民唏嘘不已,“现在不一样了,中国日益强盛,经济快速发展,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强。”

  为什么选择中国?新加坡留学生林丽清的答案很简单:“是因为中国文化的魅力。”她正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专业攻读博士。初中时,一周两节的中文课上,她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中文名言警句深深吸引,“读来琅琅上口,短短一句话包含着很多内涵,中国文化太有意思了!”

  中国儒家文化对东南亚国家影响颇深。近年来,该地区来华留学有异军突起之势。以泰国为例,10年间来华留学人数增长近6倍。

  中国前景,集聚人才宝库

  不久前,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张异宾去英国访问,遇到一位特殊的“学生”。这位“学生”是英国的外交官,曾经在南京大学培训外交人员的班上学习。他热情地告诉张异宾,希望英国城市和中国城市有着更多的交流。

  历数来华留学生的名单,会发现很多熠熠生辉的名字: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拉图、泰国公主诗琳通、约旦公主拉娅……据不完全统计,从中国毕业回国的留学生中,有40多人次在本国担任了副部长以上职务,有近百人先后任驻华大使、参赞等,还有一些人成为著名学者教授和大企业家,更多的则是本国建设的宝贵人才。

  林丽清的希望是从中国博士毕业后,回到国内当一名大学老师。“我要把中华文化传播出去,把最打动我的中国智慧传播出去”。林丽清现在就跃跃欲试,她笑言:“新加坡朋友家有个4岁的孩子,我见到她,就要教她一撇一捺的中国字,还教朋友夫妇背中国历史表。”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随着中国逐步融入世界,一批又一批的来华留学生像一颗颗种子,学成毕业回国后,不仅推动了本国建设,也将中华文化带回去、然后散播开来;不仅增进了中国与各国的相互理解,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世界影响。

留学,到中国去!
习近平同克罗地亚总统会谈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公开发表
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
张德江会见格鲁吉亚议长
嘉峪关关城修缮完工
刘云山分别会见老挝和印尼客人
张高丽访问新加坡主持中新双边合作机制会议
CPI同比上涨1.6%
历史问题耍不得无赖(望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