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而慷慨激越,时而朴实明快的唱腔响起,山西运城某影院的观影大厅里座无虚席,甚至走道里都站满了观众。这是根据蒲剧经典曲目改编的同名电影《山村母亲》的观影现场。在场的每位观众都随着剧情的发展变化和演员丰富的唱腔变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仰头大笑,时而满眼泪光……大家都被电影深深地吸引了。
《山村母亲》是蒲剧历史上第一部现代戏电影。在梆子腔剧种体系中,蒲剧是山西四大梆子中诞生最早的一种,是考察中国地方戏曲传承演变轨迹的活资料,对于山西地方文化研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商业大潮的冲击下,蒲剧和其他地方戏一样,多年来陷于危机之中,大量戏迷流失,戏班子演出日渐减少,演员队伍青黄不接。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有力措施,对地方戏曲进行了扶持和帮助。尤其是去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今年7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之后,地方戏曲无论从资金上还是政策上都得到了不小的支持。《山村母亲》的主演景雪变说:“对戏曲界来说,春天来了,机会来了。”
扶持力度加大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中最丰富多彩、最接地气、最富于群众性和人民性的一门艺术。有文字记载和演出活动的中国戏曲剧种,上世纪50年代统计时有300多个,到了2005年,锐减了100多个,目前有演出的地方戏曲仅有不到200种。据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马盛德介绍:“截至目前,以戏曲剧种最多的山西为例,1982年有48种,2012年仅剩了28种。”
山西运城文化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拿蒲剧来说,2002年10月,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演出团成立,一无团址,二无排练场地,三无基础设施,他们只能利用教室、操场、食堂、农家小院排练。为挣够剧团演员的工资,他们夏演三伏冬演三九,但是剧团演员的生活水平却着实让人担忧。剧团团员回忆说,那几年非常艰苦,过年连一箱苹果都给大家发不起。
去年文艺座谈会后,蒲剧不仅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蒲剧经典剧目《山村母亲》更是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被搬到了大银幕上。演员们也有了专门的排练场,他们激动地说:“在外边漂了那么久,现在我们终于有属于自己的‘家’了。”
传播方式多元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突飞猛进,日益普及,将戏曲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记录下来,为传统戏曲的数字化保存提供了前提条件。今天,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将这些濒临灭亡的戏曲保存下来,传播出去,尤其是让年轻人更多、更方便地接触,无疑对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作用。电影拍摄就是这种多媒体技术最好的运用。从舞台走向电影,再从电影走向舞台,也有利于吸引新的戏迷走进戏院支持戏曲。
近年来,不少优秀戏曲被拍成了电影,如秦腔戏曲电影《锁麟囊》、京剧戏曲电影《霸王别姬》、豫剧戏曲电影《农家媳妇》以及蒲剧戏曲电影《山村母亲》等。这些地方戏曲的拷贝发行了很多,还在电视台播映,被各大网站收录,也流通到海内外各地,比起以前只靠地方戏演员大多数时间在本地城乡搭台演出的形式,电影院、电视台、互联网的播放,满足了当地和外地观众多次观看戏曲、了解戏曲的心愿,更加有利于戏曲的多元化传播。
景雪变说:“以前,每次深入基层为群众表演完后,很多人会问我们有没有蒲剧的光盘,当时我又着急又遗憾,着急的是我手头确实没有光盘可以推荐,遗憾的是有好戏又有戏迷喜欢,可为什么我们就没有办法把它传播出去呢!今天,《山村母亲》的蒲剧电影弥补了我这个遗憾。”很多戏迷也欣慰地表示,以前总是要等剧团来演出才能看到戏,现在打开电脑就可以随意挑选自己喜欢的剧种了。
从娃娃抓起
如今,各地方戏剧团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传帮带”主要依靠“80后”“90后”,从业人员锐减,造成戏曲年龄断层现象。而戏曲艺术讲究“童子功”“科班培养”,10—18岁是学习戏曲的黄金年龄段,但是,现在中国人的家庭生活条件比以前好,父母都不舍得把独生子女送到戏曲学校吃苦,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戏校不仅不收学费而且发工资资助孩子学戏,也同样招不到合适学生的尴尬情况。
为了解决这一棘手问题,《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中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解决办法。从2015年开始,国家不仅重点资助基层和民营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实行财政配比政策、税费优惠政策,而且加强了学校对戏曲专业人才的培养,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支持戏曲表演。
景雪变介绍,通过种种努力,她带领的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演出团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梯型演出团队,全团80个人左右,台前、台旁、幕前、幕后,都有老中青三代人协同作业,尤其是新的一批小演员,在各个戏曲比赛中屡屡捧得奖杯,是剧团今后着力培养的对象。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谭志湘说:“现在,愿意搞影视的人多,愿意搞戏曲的人少,因为戏曲真的太苦太累了,一晚上两个多小时的演出,戏曲演员要唱、念、做、打,投入感情,耗费体力脑力,反响却没有影视剧大,补贴也很少。家长和孩子都不愿意吃这份苦,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戏曲生源的扩大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有识之士指出,随着国家一些政策的颁布,戏曲的生存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生存环境的改善不等于生存能力的增强。戏曲当下的困境,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决地方戏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就要把市场需求与戏曲发展联系起来。纯粹依靠国家的文化扶贫,不是长远之计,还必须让戏曲自己“造血”,形成戏曲发展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