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9月26日 星期六

折腾着做人好

黄亚洲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9月26日   第 08 版)

  读夏云翔的散文集《共望明月各自泪》,文笔这么细腻,回忆这么清晰,历史这么诡谲,风浪这么起伏,捧在手里简直就放不下来。

  我想说这么几个感想:

  第一个想法,高手确在民间,包括作家确在民间。这本纪实性的散文集,每一篇的行文都极其流畅,叙述文字肥瘦得宜,关节点上常有细节陪衬,全书自有一股叫读者乖乖跟着走的气场。

  由此想来,多少作家深藏于民间与埋没于民间。这些潜在的作家,或是未曾写过,或是写了也不当一回事情,只是出于心境,客串文学一把。但我要说,这是敢于且善于在历史与生活中提炼东西的作家,有话要说并且善于说话的作家。

  由于网络的兴起,表达渠道无限拓宽,现世一下子涌现出许多叫人惊喜的写手与作家,阅读他们的作品会叫人频频拍案,他们也迅速登上了各种文学的排行榜,声名鹊起。然而,更多的作家可能尚在民间,在民间的局部,不为人知。人家摆弄文学,根本不想“爆得大名”,只想面对历史与面对自己,只想说一些他们很久就想说的话。

  第二个想法,历史的描摹非常需要工笔画。

  我们常常用概念或者较粗的线条来勾勒历史,往往不知道历史的细节与“实证主义”会这么打动人。历史其实就是一个个的细节。夏云翔在这本纪实散文集中,就喜欢用小数点式的精微娓娓讲述他的家族演变,让我感到惊奇的是,他用如此冷静的笔墨将这一段不好表现的历史,描成了一幅工笔,丝丝入扣。

  历史是需要标本的,夏云翔就制作了一个,他是泥水匠,他把文字鼓捣得很细腻。

  第三个想法,这辈子还是折腾着做人好。

  夏云翔这人,很会折腾。当年设法跑进新落成的“兵团丝厂”做泥水匠,一做4年,就是一次折腾。接着就是改革开放,他当了濮院镇第一家“乡镇企业”的头,白手起家,干出了不小事业,而在羊毛衫行业如火如荼的当口,他又出人意料地转了型,搞起了观光农业。如今,年逾花甲的夏云翔又在濮院镇建了一个武术馆。当然,现在他又对当作家产生了兴趣,一出手,就是一本好书。

  做人折腾而至精彩的人,我特别尊敬。

偶尔京剧(散文)
文学阅读的裂变(文学新观察)
折腾着做人好
冯牧藏书手稿入藏现代文学馆
专家研讨《与魔鬼博弈》
程树榛自传《坎坷人生路》意蕴深远
责编:杨 鸥 邮箱:hwbwy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