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9月25日 星期五

陈育新 十年打造都市农业主题公园

罗 兰 吕 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9月25日   第 08 版)

  陈育新

  少数民族兄弟在园区欢快地歌舞

  人舞花间

  游客徜徉花海中

  园区一角

  少数民族在园区中弹唱

  游人漫步花丛中

  成都南郊新津县,一座以赏花为主的都市农业主题公园,吸引着百万游客纷至沓来。金秋时节,彩蝶引路,花香牵引,我们随着欢笑的人流,走进了坐落在老君山下、五河之畔的“花舞人间”。

  踏进占地3000亩的公园,仿佛进入世外桃源。举手,杜鹃花、海棠花、桃花……,百花为伴;抬足,乔灌簇拥,碧水荡漾;放眼,森林叠嶂,远山如黛;谛听,丝竹绵绵,翠鸟鸣唱……好一幅“花舞人间,人舞花间”的美丽画卷!

  梦游“百花园”

  “花舞人间”的总设计师是陈育新,著名的希望集团创始人之一,也是华西希望集团的董事长。然而,如众多新生事物一样,如此“仙境”诞生之前并不被人看好。

  “投资几亿元建一个以鲜花为主题的都市农业公园。”2004年,陈育新一提出此想法,公司高管们一致反对,理由很简单:专心投饲料厂一年可收回成本,而在荒地上建公园,有可能让投资打水漂。

  陈育新却很坚持。在他看似非理性的固执背后,深藏着一份深厚的情感和久远的梦想。

  “我2岁时被送到乡下,长大一些后,为了赚钱,学过一段时间竹编手艺,对竹林、花草有着特别的感情。” 坐在杜鹃花树下的一把藤椅上,品一口清茶,陈育新惬意地欣赏着自己亲手打造的花园,向我们娓娓道来建园的初衷。

  16岁时,陈育新再次下乡务农;28岁,他一边务农一边复习功课迎接高考;大学考上农学专业,毕业后在当地的农业局任职,之后停薪留职回到农村创办育新良种场……

  陈育新与“农”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热爱大自然,喜好钻研山水草木,浑身散发着质朴、儒雅的艺术气质;而与农民建立的深厚感情,又赋予他一份责任感:造一个美丽的山水花园,让乡亲们也能享受城里人的休闲生活。

  虽然陈育新的生意越做越大,但并未忘记当初的梦想。白天,他忙于集团业务,夜晚,则不间断地编织着造园梦。

  “我常常在梦中游览美丽的百花园,其中有些花清晰地呈现出名字,我赶紧起床记在本子上,再上网查看,果然有那种花草,只是不如梦中开得好。”陈育新一直在为建园准备着。

  把握市场新动向

  成功总是优先惠顾那些坚持梦想、勇于实践的人。本世纪初,陈育新圆梦的时机到了。

  当时,全国老百姓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态环保旅游需求上升;而国家经济发展也需要农业产业尽快转型升级。陈育新敏锐地觉察到,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在城市经济圈内发展都市农业恰逢其时。

  都市农业是国际上已成功实践的一种现代农业,是指把城区与郊区、农业与旅游,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交叉产业。它主要利用农业资源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品尝、体验、娱乐、购物等文化性强、大自然情趣浓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体现了“城郊合一”、“农游合一”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方向。

  2004年,陈育新在多次考察国外都市农业和各种园林后,为“花舞人间”做了定位:以生态环保为核心,建立在大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内,以生活性、生态性、娱乐性功能为主,并服务于都市的低碳旅游项目。

  首先,项目选址工作开始,陈育新最终找到曾工作生活过的新津县的一座荒山。山上草木稀疏,水土流失严重,一遇雨天外边发大水,山民家中发小水。看到乡亲们过着如此艰苦的生活,陈育新更坚定了开发荒山的决心。

  “既能改善生活环境,又能带动当地农民致富,我必须做!再说,我不做,中国就没有这种形式的主题公园了。所以我应该做,实践也证明,这条路走对了。”陈育新激动地说。

  实践证明,陈育新十多年前的决策的确具有先见之明。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加大对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激活农村要素资源。而“花舞人间”正是赶在潮流前端,及早把握住了市场发展新趋势。

  “道法自然”低炭游

  2006年,“花舞人间”破土动工,陈育新全程担纲总设计师。每个周末,他都泡在“花舞人间”,与花草树木朝夕相处,与山川湖泊相依为伴,这令他时常诗兴大发。

  “水落石出百花开,一举一动亦精彩,石破天惊动地来,人间春色耀天外”,这是陈育新以“花舞人间”为主题写的一首诗,透出他将生命与自然合一的情怀。

  热爱大自然,敬畏大自然,陈育新将这种情怀都放进了“花舞人间”的规划设计中。

  在“道法自然”思想指导下,“花舞人间”遵循“顺山、顺水、顺势”的原则,坚持不用电和少用电,整个景区利用山体的自然落差,将从山上蜿蜒而下的水能转换成景点的动能,并以此串起了30多个低碳景点;园区还将植物修剪之后的肥料做成了生物堆肥生产营养土,并将堆肥过程设计成为游客体验项目,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

  2011年4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 “第六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上,“花舞人间”荣获“全球低碳景区最佳范例”称号。

  “花舞人间”旅游景观中,已经申请注册了28项专利,还有50多个正在申请注册,而其中最具有代表特色的创新,要数“花舞人间”的四个“世界唯一”了,分别是杜鹃花瓶、杜鹃花树、镂空杜鹃花柱和垂直杜鹃花。

  杜鹃花瓶是陈育新的得意之作,也是“花舞人间”的镇园之宝,全景区将近有5000多个。花瓶高2.5米,蓬口冠幅达1.5米以上,制作采用株高3米的优势植株。

  “杜鹃花瓶是我在七八年前做的。花除了在自然状态下展示的美感之外,还要人为地引导干预,做到极致之后,它就会变成一个以花为素材的艺术品。这个杜鹃花瓶,全世界就只有我能做。”陈育新说,实际上,这与企业的用人准则有相通之处。在华西希望,我们在重视、尊重个体习性的同时,也在用心培养、激励员工,再加上必要的管理,就能充分发掘员工的潜能。

  为了让游客全年赏花,“花舞人间”还引进多种品种,如荷花、睡莲、郁金香等进行培育,并打造了一个10余亩的“四季花园”温室,通过研究培育基因等手段来延长各个品种的花期,实现了四季花开。目前,花舞人间园区已建成花果苗木试验基地100余亩,引进优良花果苗木品种80多个。特别是杜鹃花品种的引进尤为突出,建成了由60余个品种组成、长达400多米的“杜鹃长廊”。

  助民致富获双赢

  2008年3月, “花舞人间”正式对外开放,2010年便实现接待游客52.96万人次。在旅游行业发展不是很乐观的2013年,景区同样保持了30%的业绩增长。2014年春节,实现了31%的业绩增长。今年前五个月就提前完成全年营业任务。如今,二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花舞人间”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和世界的名声鹊起,游客翻倍增加,经济效益直线上升。当初的质疑者们,如今都不得不赞叹董事长当年的“英明决策”。

  很多城市希望借鉴“花舞人间”的成功模式。目前集团已与海南省五指山市签订了项目协议,还与一些靠近上海的城市、攀枝花市等签订了类似的框架协议。联合国友好理事会主席、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副主席努尔·布朗曾亲临考察,他称赞“花舞人间”是“低碳旅游的典范”,并将其推荐到了“全球人居环境论坛”。

  这些显著的成绩不仅推动了景区的发展,还帮助当地农民实现了奔小康的生活。

  家住新津县永商镇车灌社区三组的倪志霞,现在是“花舞人间”餐饮客房部的领班,谈起“花舞人间”,她充满了感激之情。

  几年前,她家住在“花舞人间”原址上的一片山坡低洼地段,每年夏天雨季一到,家里经常“水漫金山”,全家只有种地和外出务工的微薄收入。从2005年“花舞人间”入驻开始,一切有了好转,通过“花舞人间”项目搭建的平台,倪志霞全家成功地将土地出租出去,获得大量收入,扭转了先前荒地无收成的局面。同时家里还在景区外盖起了小超市和饭馆,在解决游客餐饮问题的同时,也增加了额外收入。倪志霞本人也进入景区工作,可以不用外出打工,解决了与家人的分离之苦。

  倪志霞说,大量游客到来,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许多致富渠道,也提升了自身素质形象,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显著改变。

  据了解,“花舞人间”景区员工95%都是当地农民,解决了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产业发展的聚集效应也逐渐显现,景区周边餐饮、住宿等多项产业蓬勃发展,当地政府税收大幅提高。

  凭借“花舞人间”,新津县从一个偏僻的山区变为著名旅游景点。景点所在地永商镇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花舞人间”带动了新津县整个旅游品牌的提升,使其成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的示范县,并与峨眉山等知名旅游景区一起列入四川省第一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在为当地百姓创收的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的投入,一些知名的餐饮连锁店纷纷加入景区,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下一步将加大与其他旅游景点的合作,与其他旅游线路串联起来,实现区域间合作。” 该负责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在成都这座被称为“来了就不想走”的现代化都市里,“花舞人间”成为一处休闲度假的田园风光宝库。

陈育新 十年打造都市农业主题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