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鸿、苏迪罗、天鹅……台湾市民或许对近来听上去很美,破坏力却不小的台风记忆犹新。台湾各地接连发生地震,又让市民把“一天晃十几二十次”挂在嘴边。台风、地震、海啸……台湾似乎总逃不开这些自然灾害。面对“全球最脆弱”的评价,台湾民众忧虑不已,有关部门该如何努力?
台北为何如此“脆弱”?
英国最大的保险组织劳合社(Lloyd's)和剑桥大学合作分析未来10年“城市风险指数”后,发现在全球301个城市中,台湾台北市“最脆弱”。在台北,因事故和自然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规模,未来10年预计将达到1812亿美元。
据研究估计,风灾、地震、金融市场危机、传染病、核灾等18种灾害,将在10年内让台北损失约45%的GDP。其中44.78%的预期经济损失由风灾造成,16.38%源自地震,15.77%由金融市场波动产生。
专家介绍,台湾地处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边界地区,自古以来便是中国地震多发区。而台北市处在盆地内,地震来临时,地震波在盆地内乱窜影响能量扩散,再加上厚实的土质沉积层对地震波的放大,会造成更大的摇晃和建筑物损坏。此外,1949年至2014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生成了385个超强台风,登陆我国的有17个,其中台湾占13个。
经济学家认为,因为台北本身地质脆弱,却又高度开发、高密度人口聚集,加上天灾频繁,才会被认为“最脆弱”。
当局将如何应对灾害?
台湾政治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永明称,台湾应以正面态度看待这份报告。当局、企业或民众虽不必过度恐慌,但应特别注意报告点出的几项威胁性较大的风险形态,例如台风和地震等,检视风险的管理措施是否已完备,例如防洪、防震标准以及灾害发生的应变能力。
台湾“行政院”表示,由于全球气候变迁异常,当局对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挑战高度重视,目前已建构完备的灾害防救及应变体系,并加强“国土安全”规划。
台北市副市长邓家基近日提出类似“区域联防”的概念,期望借助其他县市救灾资源,在大型灾难发生、救灾系统瘫痪时获得跨区支援。
天灾可防,人祸应免
台北还面临着其他威胁,比如传染病、电力供应不足等。研究指出,人为灾害对台北的威胁度,居全球各大城市第四位。离台北不远的核四厂虽已停建,但因台湾有6座运转中的核电机组,核灾可能带来的经济风险也高居第五位。
今年入夏以来急性传染病登革热在台南市爆发,并向台湾全境蔓延。舆论将矛头指向台南市长赖清德,称登革热不只是天灾,更是一场人祸。因政治攻防导致防疫等预算难以通过,严重影响防疫工作。有人称台湾灾难多发,但应通过有效预防措施降低损失,同时避免人为原因造成更大悲剧。
台北市长柯文哲承认在灾害防治上,台北市确实比较脆弱,需要进行处理。台湾风灾和地震无法躲避,他上任后已花费很多力气处理防灾。但民间对此持保留态度,有人称研究结果反映台北市已多年没有进步,总把大笔钱用在办花博这类活动上,未用于基础的防灾工程。
台风过境后,台北市府因救灾不力遭民众质疑。交通信号灯倒在地上亮5天,得不到紧急断电或移置处理;树木倾倒清理不及时,让台北一夜变“原始森林”。有人更质疑柯文哲未按台北市灾难防救计划,做好事前防备与事后补救,以致市民在台风过后连喝污浊黄水,称“柯文哲应向台北市民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