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2015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美籍华人科学家尤其敏以95分的骄人成绩摘得桂冠。
尤其敏牵头研制的“CPA全自动核酸诊断试剂及仪器”将复杂昂贵的诊断仪器变得方便快捷、成本低廉,实现了“分子诊断,随处可行”的梦想。世界卫生组织评价这一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际上独一无二。”
好事成双。近日,新西兰华裔嘉法·罗利用“氮足迹”来测定毒素的方法入围汉密尔顿科学卓越奖。
嘉法·罗研究的“氮足迹”技术能够准确地追踪氮元素的流向,从而使得农民每年能节约数百万美元。嘉法·罗自豪地表示:“即使是一点点的提升,应用到整个新西兰,也将是巨大的影响。”
华人科学家们似乎对农业学有着特殊的“亲切感”。近日,世界著名的汤森路透集团公布,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华裔院士孙大文发表的SCI论文中,“高被引论文”的数量位居全球农学领域首位。
孙大文长期致力于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引领世界的开创性成果。就在今年6月,他被授予了食品工程研究领域的崇高荣誉——国际工程与食品协会终身成就奖。此外,孙大文还是爱尔兰有史以来第一位华人终身教授。
与孙大文一样,朱健康在科学研究领域笔耕不辍,是世界植物科学领域发表论文引用率最高的科学家之一。
作为迄今为止美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朱健康在植物抗旱、耐盐与耐低温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看似弱小的生命,却蕴含着坚韧不拔的力量,正如植物能在逆境中成长,治学、人生也当如此。”朱健康激励着自己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自古英雄出少年”,朱健康如此,王雷蒙更是如此。在全球最大的大学预科科学竞赛——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中,加拿大华裔中学生王雷蒙以其飞机通风系统改良设计夺得首奖,年仅17岁!
与传统飞机设计相比,王雷蒙的系统能帮助机舱获取超过190%的新鲜空气,将空气中病原体的浓度大大降低。据悉,2012年,他14岁,就已在谷歌科学博览会比赛中,入围最后的决赛。
华人科学家们在科学的“田间地垄”不断耕耘、勤勤恳恳,取得的累累硕果闪耀海内外,令世界瞩目,为中华儿女争光。我们为华人科学家的喜人成就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