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9月16日 星期三

深圳35周年:文化沙漠变绿洲

李瑞琦 杨世国 程全兵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9月16日   第 07 版)

  深圳“创客之城”巨幅广告亮相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

  深圳文博会

  专家聚深研讨“深圳十大观念”

  35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从一个边陲小镇变身为屹然矗立在祖国南方的新兴现代都市,深圳的高速成长和迈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35年来,深圳文化从无到有,在一片荒芜里,在时间的熔炼中,逐渐为这座年轻的城市锻造出独特气质、注入了丰富的内涵。

  深圳由“文化沙漠”蜕变为“文化绿洲”,成绩喜人。但深圳文化还有很多领域与其它先进城市有很大差距。补齐文化“短板”,建设能够代表中国、立足世界的文化强市,深圳任重而道远。

  当前,“问题意识”与“需求导向”是深圳文化最迫切的精神特质。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小甘表示,深圳未来5年,要立足新起点,增创新优势,向创新要出路,以改革谋未来,努力建设与深圳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强市。

  

  ❶深圳观念成为精神地标

  5年前,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时,深圳举办了“深圳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评选活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等高票入选,并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深圳市委宣传部组织力量编撰了《深圳十大观念》。全书分故事与对话两部分,对“十大观念”进行解读:故事部分对观念产生的背景、经过、影响进行了深入挖掘;对话部分则邀请了10位国内经济、历史、文化、社会学界的著名学者,对“十大观念”逐一进行解读与阐述。该书2011年出版发行至今,已连续增印多次,累计销售达10万余册,在全国上下掀起一股“观念阅读潮”。

  中央驻深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易运文在深圳工作多年,见证了深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他认为,深圳对全国最重要的贡献体现在观念的变革上,他以1981年深圳蛇口工业区首先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为例,指出深圳这种务实与理性精神体现了市场经济的理念。正是在这种务实精神的引领下,才有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和举世闻名的“深圳奇迹”。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教授认为,《深圳十大观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十大观念诠释了深圳“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改革创新,自强互爱,振兴中华”的价值追求。这样的价值追求,就是今天13亿中国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核心价值观。

  深圳观念体现着这座城市独特的精神追求,“在每个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深圳人都会提出崭新的观念,引导社会走向新的发展方向,这是深圳观念的力量。”深圳观念体现着深圳作为改革探路者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责任担当以及作为时代先行者的远见卓识。

  ❷文创产业10年增长10倍

  自2003年实施“文化立市”战略以来,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2014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1561.90亿元,10年增长了约10倍,占GDP的比重达9.8%。目前,深圳市文化产业企业已超过4万家,承载着中国核心文化产品出口量1/6。903家文化创意重点企业资产总额和主营业务收入双双突破2500亿元,且保持了近18%的快速增长,龙头企业地位突出。据不完全统计,深圳的文化创意企业中,境内外上市企业目前已达35家。

  特别是文博会、深圳文交所、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四大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平台落户深圳。其中,每年5月举行的深圳文博会已经成长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并最具实效和国际影响力的展会,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在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的第11届文博会,总成交额达2648.18亿元,比上届增长13.90%;超亿元项目235个,比上届增加45个;分会场达61个。

  深圳文创产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政府职能转变和文化体制改革。2003年,深圳成为全国首批9个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之一。改革中,深圳切实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一方面做好“加法”,出台扶持政策;一方面做好“减法”,降低文化市场准入门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改革中,文化生产力得到空前激发,腾讯、华强文化、雅昌等一大批文化领军企业发展壮大,各类民间文化组织和文化市场主体星光熠熠,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

  ❸全民阅读树立全球典范

  对于民族、城市、个人而言,阅读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阅读无法被任何东西所取代,也无法被外界的任何力量夺去,它代表一座城市的气质和心灵,是城市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深圳在城市发展的关键期,大力推广全民阅读,为自身注入沁人心脾的诗书之气。阅读不但让这座城市有了高瞻远瞩的气度与抱负,而且让这座城市因为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深圳以“政府倡导、专家指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媒体支持”的运作模式成功举办了15 届“深圳读书月”。一系列旨在服务市民的综合读书活动,不仅开全国之先河,而且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议还超前两年。在政府的引导和推广下,深圳市民“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书香弥漫着整个城市;深圳人均购书量连续25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参与深圳读书月的群众从首届的170万人次增长到第15届的1000余万人次。深圳读书月已成为全国著名读书文化节,被称为“文化创举”。

  2013年10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市“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证书,以表彰深圳坚持不懈地推动国际化城市建设和全球文化交流合作,尤其在推广书籍和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城市方面为全球树立了典范。这是该组织授予全球城市关于全民阅读的最高荣誉,深圳也是迄今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这座以创造经济奇迹闻名于世的城市,再次因文化的前瞻思考和不懈努力,赢得了世界瞩目的眼光。

  ❹创新包容繁荣文化生态

  深圳是一座因创新而生的城市。“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是深圳人的信条。深圳的崛起关键在于持续创新。在经济特区初创期,深圳率先冲破旧观念、传播新思想,以一个又一个“第一”为中国改革发展创新探路;在转型发展期,深圳再一次凭借创新实现华丽转身,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发展的急先锋,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创客之都”、“创新之城”。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话贴切地描述了深圳作为移民城市,拥抱来自五湖四海、发自万千头脑的多元文化,各种优秀文化都能在此获得滋养、成长。

  包容,意味着多元和开放,这里的文化人人皆可参与。专门针对外来建设者举办的外来青工文化节、外来工文化服务工程以及劳务工图书馆,成为闻名全国的农民工服务品牌。在深圳,有文化广场381个,每到周末,就有免费的展览、演出、音乐会、电影等各类文化活动举办。深圳每年的公益文化活动举办上万场,放映免费电影1.5万场。

  精品文化创作与群众文化普及相得益彰。深圳迄今有45部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艺精品获国家级以上大奖2000项;深圳音乐工程每年推出800多首原创歌曲,影视工程推出电视剧4000集;每年出版100多部文学书籍,叫响“文学之城”;共有79人次获得国际大奖,擦亮“钢琴之城”招牌。创新、包容,涵养了深圳健康、多元、繁盛的文化生态。

  35年后的今天,深圳“文化立市”战略初见成效,城市文化形象较之以前的“文化沙漠”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今年4月30日,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与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发布《两岸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2015》,在大陆城市“文创产业综合竞争力”榜单中,深圳仅位列北京、上海之后,排名第3。在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中国城市创意指数排行榜》中,深圳绝大部分指标的得分都靠前,特别是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比高达39.29%,位居全国之首。在去年南京大学社会学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国际文化影响力报告》中,深圳位列大陆地区国际“当代关注度”第4。

深圳35周年:文化沙漠变绿洲
光明新区成为创客“沃土”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