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9月16日 星期三

立足西部 辐射全球

——成都制造产业凸显“国际化”

陆培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9月16日   第 05 版)

  2015年4月21日,由海特集团投资1亿美元、建立的新加坡航空培训中心(AST)在新加坡樟宜商业园盛大开幕。这是海特首次在海外进行大规模投资,也是中国航空企业首次在新加坡进行重大投资,它标志着海特在打造亚太地区航空产业链迈出了第一步,也代表着海特经营目光早已盯上了世界市场。

  作为第一批进入成都高新区的民营企业,在这十多年中,海特集团企业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大发展。经海特集团董事长李飚审定整理出的资料表明,海特集团在国内竟连续创造了“22个第一”,让人大开眼界。

  海特集团旗下“海特高新”于2004年7月,登陆A股市场,为中国航空维修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为中国航空产业民营公司上市第一股;海特研制出海特公司乃至中国第一台半自动航空维修检测设备STE5000,可以对波音737等现代飞机机载电子设备进行相对高效的全面检测;海特也是第一个研制出航空自动检测技术的企业;海特是第一家民营航修企业,并建成了第一个民营航修基地。

  海特在成都联手川航、港机工程等成立了四川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打造中国第一个以维修空客系列飞机为主的专业维修基地。

  2002年海特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FAA认证”,成为中国第一家获得该资质认证的独立航空维修企业。海特首家获得中国民航CAAC认证,成为具备加拿大普惠公司PT6A发动机维修能力的民营企业,也是国内唯一一家获得捷克PBS公司授权的SAFIR 5K/G MI型APU维修资质的企业。

  海特也是民用航空最早介入军品生产的第一个“参军”企业,是最早最大民营从事军工维修的企业。先后取得解放军总装备部 “装备和承制单位资格证书” ,国家科工局 “武器装备和科研生产许可证” ,总参陆航部装备局 “维修许可证”及“军工产品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保密资格证书”。

  把博士们请出研究机构,增强企业的科技活力。这是成都高新区另一家有非常实力的科技型企业的做法。

  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有机硅室温胶行业唯一一家获得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企业。据该董事长王有治介绍,公司的巨大成功主要利益于把博士们请出研究所,给企业服务。

  该企业目前聚集了一大批行业顶尖技术专家、知名顾问团队,组建了由博士、硕士为主的中青年研发团队,具有领先的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公司目前拥有3位国标委技术委员会委员,主导或参与编制起草了32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该公司已获得52项国家专利。

  该公司目前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立式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化控制系统,同时拥有同行业试验设备最先进、检测手段最完善、资产规模最大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同样,成都硅宝公司去年专程在印度孟买开设的实验室及销售公司也在去年创造了上千万的销售额,用王有治的话是“市场前景无限光明。”

  电磁制动器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机电一体化的核心部件,电梯、立体车库、重型起重机等涉及到刹车的装备都离不开,之前国内基本靠进口。

  “从2004年立项算起,投入的研发费用总量肯定以千万元计。”2004年开始,成都瑞迪机械公司“下血本”投入到电磁制动器研发,2007年,电磁制动器产品产生效益,但占比非常低。然而,到了2014年,这一产品的销售额达到近5000万元,目前已成为能够与国外品牌相抗衡的国内第一,“超过前5年的产值总和,预计未来10年内每年增长不低于40%。”

  “近年公司研发投入每年都超过了千万元。”研发投入可能“打水漂”,因此在不少企业眼中是在“烧钱”,瑞迪机械相关负责人蒋景奇却说:“如果没有几年前的大手笔投入,我们这两年很可能会走下坡路。”目前,瑞迪机械拥有各项专利7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80%以上集中在电磁制动器项目。

  “企业不是到了要跨越的时候才升级,而是一路都要升级。”蒋景奇说,瑞迪一方面要建立研究院,瞄准最前端对战略产品的长期研发。

  9月6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召开成都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动员大会。会上,成都提出了未来10年成都高新区的发展新目标:到2025年,力争实现总产值1.5万亿元,聚集科技企业2万家,形成3—5个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把成都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开放创新示范区和西部地区发展新的增长极。

  成都市高新区相关负责人最新透露,下一阶段,成都高新区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节能环保和生产性服务业“4+1”主导产业和下一代信息网络、电子核心基础、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航空装备、先进环保产业和金融、商务服务业“7+2”重点产业领域,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结构,深入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供发展新动力。

世界500强瞄准“成都制造”
立足西部 辐射全球
高端制造产业的天府之城
责编:柴逸扉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