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级新区又添新成员。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云南滇中新区,该区成为我国第15个国家级新区。专家指出,新区不是政策洼地,而是创新高地,未来发展应根据自身特色进行改革创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合作,闯出发展新路。
新区设立呈加速态势
国家级新区不同于一般经济开发区,其发展目标和定位等均由国务院统一规划和审批,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也由国务院直接批复。专家介绍,新区之“新”还表现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特殊政策,区内鼓励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
近几年来,国家级新区建设呈加速发展之势。2010年之前,仅有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两个国家级新区;2010年至2013年间,国务院批复设立了4个国家级新区;而2014年以来,有8个国家级新区成立。今年则更加密集,2015年4月湖南湘江新区成立,6月南京江北新区成立,9月初福州新区成立,9月7日云南滇中新区获批成立。
从地域分布看,新区建设与每个时期国家经济战略发展密切相关。上个世纪90年代,为推动沿海开放重点由南向北拓展,国家设立了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两个新区;2010年至2013年,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战略兴起,新区建设从东向中西部推进。2014年以来,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西咸新区、贵安新区、福州新区崭露头角。
最新批复的云南滇中新区要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点、云南桥头堡建设重要经济增长极、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综合试验区和改革创新先行区。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新区成立伊始,就肩负着创新体制机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扩大开放合作、优化空间格局、改善民生等重任。事实上,新区不负使命,发展卓有成效。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11个国家级新区经济总量大幅增长,经济增速普遍快于所在省区市及全国平均水平。
统计显示,天津滨海新区自2009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每年跨越1个千亿元台阶,年均增长20.3%,高于全市4.3个百分点;重庆两江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设立之初的1002亿元提高到2014年的1861亿元,年均增长19.4%,高于全市5.4个百分点;甘肃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39亿元提升到2014年的96亿元,占兰州市经济比重从2.87%提高到5.04%。此外,上海浦东、浙江舟山、青岛西海岸等新区对所在地经济增长均有较高的贡献率。
从产业发展看,新区普遍以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区域开发格局、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等方面成效明显。比如湖南湘江新区定位于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福州新区的任务之一是打造东南沿海重要现代产业基地。
创新短板还需补上
未来国家级新区发展被人们寄予厚望。业界人士预计,以国家级新区为代表的区域协调发展,将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多核”引擎。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新区的本质是创新,要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要扩大开放,主动适应国际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新规则,以点带面,面向周边,辐射全球;要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优势,发挥比较优势,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形成自身优势。
“当前以及‘十三五’时期,新区发展任重道远又充满希望,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查找问题、补齐短板,更好地承担起经济发展新引擎的历史使命。”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