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9月11日 星期五

创新活跃 创业积极 创客聚集

青岛城阳 筑梦“众创空间”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9月11日   第 08 版)

  青岛科技企业孵化器

  青岛博士创业园

  +86创客园

  LAVIE公社大学生创业基地

  今年以来,青岛市城阳区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三创”作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创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以推进众创空间建设为主线,创新机制体制,汇聚创新资源,优化众创生态,积极探索可持续的赢利模式,在全社会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开启了新一轮干事创业热潮,努力实现“井喷式”发展,加快打造创新活跃、创业积极、创客聚集的胶州湾北岸新城。

 

  创新体制机制  激发“三创”源动力

  坚持把机制体制创新作为撬动“三创”的重要杠杆,充分激发、释放各类主体的创造潜能,推动各类创新要素融合互动,着力打造众创要素的汇聚洼地。

  推行“人才+项目”工作模式。坚持把人才作为“三创”的最核心资源,建立起引进和扶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的“1+17”政策体系,通过住房保障、配套资助等措施吸引集聚高端人才,打造“三创”人才高地。近年来,全区累计引进硕士及以上学历、副高级以上职称、高级及以上技能人才4800余人,引进“泰山学者”3人、国家“千人计划”6人。实施“创新团队+技术+成果”打包式引进,实现“人才带项目、项目聚人才”的裂变效应,助力创新创业加速。今年以来,引进培育机械设计传动研究所专家团队等创新团队10个、带入项目 15个,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青岛基地轻质合金团队正式入驻城阳。

  推行“互联网+转型”发展模式。以加快产业结构由加工贸易型向总部集聚、创意孵化型转变为目标,积极抢抓“互联网+”带来的新机遇,加快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大力发展“互联网+服务业”,全区上半年共引进电子商务、物联网等“互联网+服务业”项目53个、总投资45亿元,华唐跨境电子商务孵化园9月底投入运营,青岛新能盟国际海洋电商产业园一期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青岛国际电子商务基地年底主体竣工;依托总建筑面积600万平方米的五大总部园区,搭建起网上管理、宣传、服务三大平台,累计引进企业突破1000家。大力发展“互联网+工业”,着力推进企业两化融合自评估系统与企业首席信息官制度建设,全区重点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上线率达到65%,管理决策效率提升30%;着力推进示范项目培育,培育出基于云计算的集中式锅炉远程监控系统、水厂综合信息自动化控制系统等一批信息化平台,南车四方股份、青特等重点企业建成智能化生产工厂。

  推行“创新+转化”动力模式。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和创新成果转化新模式,连续4年举办创新设计大赛,累计建成市级以上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性平台100个,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300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到11.1件以上。今年以来,全区实施重点企业技改项目81个,完成技改投入21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新增产值20亿元以上。强化技术市场交易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累计引进专业化科技创新服务机构32家,今年以来完成技术交易额5亿元。鼓励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累计有55个项目获得市级“专精特新”产品(技术)认定,居全市首位。

  搭建载体平台 拓展“三创”新空间

  坚持把载体平台建设作为推进“三创”的重要抓手,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科学布局,初步构建起“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创新集群”的一体化、一条龙培育体系。

  因地制宜搭平台。坚持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相结合,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多渠道、多元化推进载体建设。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建成、在建众创空间30家,载体面积60万平方米,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近600家,聚集和服务创客1500人以上。坚持与重点产业相结合,围绕轨道交通、精密机械等优势产业加强载体建设,同步提升企业科技能力和创客成果转化效率。与青岛科技大学合作建设的新材料科技企业孵化器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家,孵化高新技术项目30余项,被评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坚持与科研院所相结合,发挥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青岛基地、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等科研机构和院校作用,加快建设创新型科技孵化器。琴岛学院创业孵化基地获得青岛市孵化器资质认定,培育大学生创业企业23家。坚持与“退城进园”相结合,利用闲置的老厂区,引进有孵化器招商和运营经验的企业入驻,打造了安芙兰生物、青岛自动化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一批集成化专业孵化器。坚持与闲置资本相结合,引导产业、商业地产商转型为众创空间运营商,发展了青岛天安数码城、青岛国家广告产业园等旗舰型专业孵化器,打造了“T空间”、“WE+文化创客空间”、“V9创客汇”、+86青岛创客空间等精品工程;引导有条件的社区利用集体房屋建设创客中心,打造了城阳村批发市场、后田油画街、曹村草莓合作社等一批特色创客中心。

  因人而异促创业。坚持创业者需求导向,对各个创业群体统筹兼顾、精准发力,建立起高端人才、大学生与“草根”创业齐头并进的创业工作格局。上半年,全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8590户、增长43%。以高端人才创业优化产业结构,建立起全市首个博士创业园,引进专业运营机构实行市场化运作,截至目前,已经入住博士项目67个,7家实现了产业化和市场化,从事行业涵盖生物制药、生态环保等多个高端产业领域。以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坚持政府、企业、学研、金融、中介共同助力,实施场地、商机、培训、导师、人才全程服务,目前,全区建成、在建大学生创业基地3处,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上半年,扶持大学生创业136人,带动就业680人。以“草根”创业促进富民增收,建立就业信息库,可实现对全区每一名自然人就业创业状况的动态管理;建立起由政府主导的技能培训学院,实现了对每一名就业创业者的精准服务,大大激发出“草根”创客的创业热情。

  因势利导聚合力。加强“三创”资源联动,推进“三创”联盟建设,将各类企业、项目、人才、资本、技术等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各方力量的良性互动、共同成长,年内全区“三创”联盟成员单位将达到500家以上。加强与中介机构联动,组织区内孵化器运营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基金公司等各类机构联合成立孵化器协会,推进行业资源共享、利益共赢、风险共担。目前,已与深圳天安数码城等国内知名机构建立起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推进运营主体与孵化对象联动,发挥运营主体作用,针对入孵企业、创客群体的实际需求开展服务活动。上半年,组织了“天马星空”创业项目路演、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训、创新企业融资沙龙等活动6次,参与企业100余家次。

  优化众创生态 跑出“三创”加速度

  坚持环境就是生产力,从抓服务、激活力、强后劲入手,不断整合提升软硬内外环境,持续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

  强化政策引导。按照政策宽、方法活、措施实、成效好的要求,制定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城阳特色“三创”示范区的意见》、《城阳区众创空间建设行动方案(2015-2017)》、《打造众创空间加快孵化器创新发展暂行办法》等10余个政策性文件,从创新载体建设、激发创新活力、集聚创新人才,加大资金投入等方面入手,对“三创”进行全方位、多领域扶持。

  强化政务服务。坚持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以机关效能改革优化对内对外开放环境,大力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部门“走下去”批办手续等工作机制,建立起全区行政审批清单、区政府责任清单,统一国内外招商体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启动投资与贸易便利化改革试点,审批容缺事项增至44项,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实现审批提速44%,区企业服务中心被评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强化金融支撑。拓宽创业的投融资渠道,着力解决创业者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引进山东省首家外资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1309笔、8270万元。建立股权投资基金、天使基金、产业育成基金三支基金,支持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发展,上半年,共为16家中小微企业提供科技金融信用贷款4600万元。组织开展城阳区首届企业融资路演活动,邀请银行、基金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30多家机构参与,上半年,1家企业完成首发上市,7家企业完成“新三板”或“蓝海”挂牌。

青岛城阳 筑梦“众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