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出版界推出一系列“抗战”主题图书,并在全国各地开展各种读书活动,让大众在书香中学习抗战史,弘扬抗战精神。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想让自己的孩子多读一些纪念抗战的书籍,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他不能忘却的历史。”在北京王府井书店抗战、反法西斯史料主题陈列区,正带着孩子买书的陈先生告诉记者。
抗战图书密集出版
几个月来,抗战主题的图书陆续亮相于各大书展和书店。
8月19日,2015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正式开幕,超过200种抗战主题图书亮相。此前,8月1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优秀出版物百家书城联合展示展销活动在北京图书大厦启动。
作为全民族共同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抗战主题图书的密集出版,正逐渐点燃人们阅读抗战经典、传承抗战精神的热潮。
一批全景式描摹抗战史实的历史研究著作的出版,为读者系统了解抗战奠定了良好基础。例如,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不仅完整呈现了中国抗日战争史,而且对近期在中国抗战史问题上出现的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回应;李继锋著《中国抗日战争全记录》回顾了自1931至1945年,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艰难曲折历史。
而亲历者的抗战回忆与抗战纪实,则使读者得以近距离接触抗战历史。例如,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亲历抗战:20位抗日老兵口述》,抢救式采访了20位90岁以上高龄抗战老兵;而作为抗日战争遗孤的中岛幼八,则撰写了回忆录《何有此生》,讲述了自己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及其与中国养父母之间的亲情。
此外,一些经由多方收集整理、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抗战文献、档案资料也在近期推出。由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推出的12辑32册《淞沪抗战史料》,是出版界首次以大型丛书的形式完整展示淞沪抗战全貌;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编《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收录了抗战先烈近100封家书及其背后的故事,让国人得以透视宏大历史中个体的心灵轨迹。
主题活动助推高潮
除了推出抗战类图书外,相关平台机构还广泛开展了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抗战主题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
邀请作家等知名人士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阅读交流活动,是推动全民阅读抗战作品的重要途径。5月20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神圣抗战》纪念版发布暨主题阅读启动会,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革命后代胡德平、车晴和张卓亚与现场的嘉宾和小读者们分享了父辈的抗战记忆;8月1日,《何有此生》共读会在北京东城区美术馆举行,作者中岛幼八动情讲述了中国养父母抚育他成长的经历,使在场观众对战争遗孤这一特殊群体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多场专题讲座的举办,则为读者进一步学习和思考抗战提供了契机。8月8日,《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主编张丁在国家图书馆举办了“民间家书里的抗战”主题讲座,多角度介绍民间家书里的抗战历史。8月15日,《东京审判——正义与邪恶之法律较量》的作者何勤华在2015南国书香节举办了“东京审判的伟大贡献与若干遗憾”主题讲座,系统解读东京审判,并对战后日本对待侵略战争的态度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此外,北京大学生读书节依托学生群体,深入校园,开展了一系列抗战纪念活动。如华北电力大学法学读书会举办的“追寻抗战足迹”社会实践活动,北京交通大学知行国学社举办的“铭记历史,圆梦复兴”主题征文比赛活动等。
对此,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副主任李蓉告诉本报,这些抗战主题活动,是对抗战图书出版的有益延伸,不仅能够促进作者与读者交流,还有利于推广抗战图书,促进全民阅读,引导广大群众关注抗战,纪念抗战。
持续编读抗战读物
“这些抗战题材的作品对于我们以史为鉴看待中日关系,对于在历史的烽烟中反思今天的生活和国家建设,对于重温中华民族的那份血脉相连的感情,对于加强中国人民同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精神联系,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金永兵对全民阅读抗战图书给予了高度评价。
时代新媒体出版社总编辑李旭则对记者表示,这样的活动要有持续性。
“集中出版抗战题材的图书,对于向国人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普及历史常识,铭记那段历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是非常及时必要的,在今年集中出版之后,还要长期坚持发掘抗战类题材的优秀图书。”李旭说。
李旭建议,在新媒体时代,可以探索利用一些新兴技术手段,策划出版一系列适合音视频传播的优质视频书、有声书,并利用3D技术重现抗战历史,让更多中国老百姓听得到、听得懂,在亲临其境中铭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