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9月11日 星期五

新疆的孩子想去祖国各地看看

本报记者 申孟哲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9月11日   第 06 版)

  库尔勒市六中的孩子表演乐器。

  新疆很大,从一个地州到另一个地州,需要花很长时间。对很多本地人来说,如果要走出新疆到祖国内地,则更是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

 

  “最想去天安门”

  出生于1997年的吾特克尔,现在在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读高三,学理科。他成绩不错,上次期末考,他考了年级第六。

  吾特克尔的家乡,在南疆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在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笔下,曾经有过“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名句。“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的句子,也可以读得出这里当时茫茫戈壁、飞沙走石的恶劣自然环境。

  巴州面积4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市级行政单位。新疆实在是太大了,大到吾特克尔还没有去过除了巴州和乌鲁木齐之外的地方。

  谈及梦想,吾特克尔说想去复旦学生物医学,毕业之后想当一个医生。“在新疆,每年都有很多人学医,但新疆太大啦,还是觉得医生不够。我妈妈就是医生,她总是对我说,学成之后要回到家乡来服务。”

  “想去内地看看吗?”本报记者问。

  “想啊。他们都说口里(内地)特别美,很多地方值得去。最想去北京啊,天安门。从小就想去,可是到现在也只在课本上和电视上见过。”吾特克尔说。

  维族孩子的音乐梦

  艾利库特今年13岁,刚升上初一,一双大眼睛清澈无比。在库尔勒市六中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用萨克斯吹奏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世界名曲他刚练了3个月,还不算特别熟练。

  尽管只有13岁,艾利库特却已经学了4年萨克斯。正值暑假,他每天会花两个小时练习萨克斯,周一到周三,还会去参加业余的培训班。他告诉本报记者,自己的手机里存了很多音乐,每天上下学的路上,他都会听著名的萨克斯专辑《回家》。

  虽然学的是西洋乐,但和许多维吾尔族孩子一样,他对本民族流传下来的经典音乐《十二木卡姆》也充满喜爱。提起古典瑰宝,艾利库特很自豪:“我家里人都很喜欢十二木卡姆,光我家就有六把演奏的琴呢,家人都喜欢弹唱。”

  和内地孩子类似,他每周也会收看《中国好声音》等节目,对“导师”周杰伦、那英的歌耳熟能详。至于最喜欢的,当然是在选秀中脱颖而出的新疆歌手帕尔哈提了。

  尽管年纪还小,但艾利库特却有一个瑰丽无比的音乐梦想。他这样对本报记者勾勒道:“要先好好学习,读完高中、大学。在上大学之前,还要像帕尔哈提一样,把吉他学好。之后最好去留学,去国外的时候,就可以尽情地学习音乐,要读一个跟乐器相关的专业。”

  艾利库特家境不错,今年“六一”儿童节,他刚跟随父母去了乌鲁木齐旅行。之前,他还跟父母到过北京。“一大早天还没亮就爬起来,跑到天安门去看升旗,广场上人特别多,气氛特别好。”他还计划着,如果能去内地上大学,一定要把祖国的广阔山川走遍,“看看各地不一样的风景”。

  助学计划展宏志

  吾特克尔的班上有50来人,是一个“双语班”。新疆的高考政策规定,在高考科目中,除了“语文”一项是用维吾尔语考试之外,其余的科目都以汉语形式进行。

  当地的负责人告诉我们,现在新疆基本已经普及了双语教育。1949年,乌鲁木齐市仅有维哈族小学2所、中学2所,在校生加起来只有636人;到现在,全市已经实现了100%的双语教学覆盖,初中以前入学率和完成率都达到100%,95%的孩子都上了高中。

  吾特克尔所在的班,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宏志班”。这是国家西部开发的一项助学工程,其学生从全疆选拔,由国家资助。资助的对象,都是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2012年,吾特克尔所在的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开始创办第一届宏志班,现在全校已有5个这样的班级。吾特克尔班上的同学,大多来自阿克苏、和田、喀什等贫困地区,大家为着共同的梦想走到一起。

  除了“宏志班”,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还有“珍珠”计划——经过审核,符合“品学兼优、成绩优秀、家庭贫困”条件的学生,在读书期间将免学费、免住宿费,并且每学年享受2500元的生活补助。这项助学计划由浙江新华爱心基金会发起,学生考入一本大学后,仍然可以享受资助。现在,在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共有100名学生得到了资助。

  除了给这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免除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之外,学校每周六还为这些孩子组织了更多的活动:上午是以学科知识拓展为主的专题讲座,下午则是国学、心理、美术、书法、音乐、舞蹈等特色课程。“珍珠班”的学生王莉飞表示,这样的课程,让像她这样此前因为贫穷“没见过世面”的孩子“看到了一个多彩的世界”,点燃了人生希望的火种。

新疆的孩子想去祖国各地看看
《我的旗》首映
粤新百年民族情
维族小伙的精武传奇
责编:赵晓霞 邮箱:haiwaixuezi@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