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9月09日 星期三

连续举办10届 宣讲百余专题 受众10万人次

“百课下基层” 理论入脑心

杨世国 程全兵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9月09日   第 07 版)

  图为第十届“百课下基层”宣讲报告会。

  近些年,深圳为推动党的理论宣传大众化、常态化,打造了“百课下基层”新品牌。截至2015年6月,深圳市“百课下基层”宣讲活动已经连续举办10届,活动效果稳步提升,宣讲场次逐年增加,累计免费送课超千场次,覆盖全市机关、街道、学校、企业、社区、连队各行业,受众约10万人次,实现了理论普惠。经过10年来的实践探索,“百课下基层”形成了行之有效、受到基层民众肯定的经验和做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建》、《深圳特区报》等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深圳市委宣传部讲师团因打造“百课下基层”宣讲品牌被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受到中宣部工作表彰。

      

  ❶

  “三贴近”让政策理论与群众更亲近

  “三贴近”既是深圳“百课下基层”活动的出发点,也是特色所在。

  第一,建立符合“三贴近”要求的宣讲队伍。合适的宣讲人员,是宣讲活动成功的关键。在挑选“百课下基层”宣讲人员时,我们既要求理论功底扎实,研究能力强,又要语言表达能力突出;既要熟悉方针政策,又要了解基层情况,懂得受众需要。在宣讲过程中,既要条理清楚,又要通俗易懂,适应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习惯。我们整合全市社科理论专家资源,优中选优,从3个层次建立了一支学术水平高、讲课效果好的宣讲专家队伍。一是集中高端学术精英。美学家彭立勋、文艺批评家李凤亮、国学专家景海峰、文化学者胡野秋和经济学家苏东斌、曲建等本地区著名专家学者加入宣讲队伍,提升了宣讲活动的影响力。二是精选学者型的领导。副市长唐杰,市政协副主席黎军,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乐正,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原社科院院长吴忠,市科协主席周路明等学者型领导,在宣讲过程中充分发挥政策水平高、熟悉实际工作情况的特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是挖掘基层宣讲人才。广泛听取基层推荐建议,征求学者意见从基层挖掘优秀宣讲人员。如市委党校龙岗分校高级讲师芮和同志,承担《深圳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市民健康生活》专题,在机关、街道、社区、学校先后宣讲8场,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第二,设置符合“三贴近”要求的宣讲专题。宣讲专题的安排对活动的成效有决定性的影响。我们根据“贴近实际、突出热点、加强引导、服务中心”的原则,在宣讲专题的设置上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特别注重吸收来自基层党员干部的意见建议。通过4个途径确定宣讲专题:一是基层单位上报宣讲专题。每年以下发文件的形式,要求基层单位根据实际需要,上报宣讲计划,充分了解基层单位的实际需求,增加专题设置的针对性。二是调研座谈征集专题。通过深入到街道、工厂、社区、学校、部队等有代表性的基层单位进行调研座谈,与基层党员群众面对面,听取他们的意见。三是专家分析论证专题。在收集意见的基础上,邀请市委党校、市社科院、深圳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和一线教研人员进行分析论证。四是组织机构整合专题。市委宣传部和市委宣传部讲师团有关人员对以上3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研究,确定重大主题,完善专题内容设置。据统计,10届深圳“百课下基层”活动累计宣讲专题百余个,其中60%源于基层单位的建议。

  第三,采用符合“三贴近”要求的宣讲形式。深圳“百课下基层”宣讲活动在基层被称为“流动的课堂”、“百姓课堂”。由于听课对象不一样,会场条件各有千秋,时间安排不尽相同,我们根据各单位的要求,采取了多种多样贴近基层实际的宣讲形式。具体表现在3个不限:一是不限条件。只有基层有需要,不论条件好坏,都要安排宣讲活动。硬件条件好,就采取电脑投影课件教学;条件适中的,召开音响扩音报告会;条件一般的,就演讲授课。二是不限形式。听课人员不多的,就围坐在一起,进行座谈互动交流,既有几百人的大讲堂,也有十几个人的小圆桌。三是不限时间。有些工厂企业,白天有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安排在晚上的,就上晚间课。由于时间安排灵活,形式多样,更好地拉近了与基层党员群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❷

  “三转变”给理论宣讲注入务实新风

  在“百课下基层”活动中,我们坚持“三贴近”,力行“走转改”,不仅拉近了理论与群众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使市民听得有味,觉得“解渴”,而且转变了理论工作者的作风,增强了服务意识,给理论宣讲工作带来了一股清新务实之风,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首先,在组织者、实施者及听课对象三个层次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一是组织者。做到提前调研、提前策划、提前安排,把完成上级工作任务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结合起来。活动开展10年来,我们在完成中央、省级重大宣讲专题的基础上,论证提供了“深圳自主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特区一体化协调发展”、“深圳十大观念”、“大运精神”等30多个特色专题。二是实施者。社科专家是宣讲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我们以“百课下基层”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社科理论界“走转改”,引导社科专家增强服务意识,建立宣讲活动信息沟通反馈机制,努力实现参与各方共赢多赢的局面。许多专家反馈认为,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的想法对于理论研究很有启发作用,纷纷主动要求多安排下基层讲课。三是听课对象。基层单位事务性工作繁多,理论学习资源较为缺乏。“百课下基层”活动把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和优秀理论工作者介绍到基层,使基层单位“零成本”地组织高水平的专题讲座,提升了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满意度和参与度。“百课下基层”已经成为深圳市基层单位组织形势政策教育和理论学习的重要平台。

  其次,从虚到实的转变,使宣讲活动接地气,聚人气。一是内容从虚到实。专题设置紧密联系国情省情市情,重点突出关系深圳发展的重大事件,重点关注社会民生。同时,通过组织专题备课会,要求宣讲活动必须适应基层党员群众的知识结构和学习习惯,少讲大话、空话,多讲身边事,做到虚实结合。二是形式从虚到实。我们要求专家少一些填鸭式灌输,多一些互动式沟通交流。通过通畅的信息反馈,提高宣讲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三是过程管理从虚到实。我们借鉴现代管理学方法,对宣讲活动实施严格的过程管理。从基层单位报送宣讲计划到确定宣讲专家,再到落实宣讲活动,最后反馈宣讲情况,对每一场活动都进行实时过程跟踪管理,确保每一次宣讲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再次,从管理到服务的角色转变,激发了基层理论学习的热情。一是始终坚持公益服务的理念。我们始终坚持公益服务的理念,主动为基层党员群众提供高水平的专家辅导报告,义务为基层党员群众释疑解惑。10届活动累计义务送课下基层超千场次,从不收取基层单位任何工作费用,大大减轻了基层单位组织活动的经费压力。二是提供细致周到的工作支持。市委宣传部讲师团作为“百课下基层”的实施机构,在设计菜单式学习专题,推荐、联系专家学者,提示工作细节,加强信息交流等方面为基层单位开展“百课下基层”活动提供全方位的协助支持。

  ❸

  “三保障”让理论宣讲更有底气

  深圳市委宣传部从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高度,把组织开展“百课下基层”巡回宣讲活动当作服务基层党员群众的活动品牌来打造。从经费支持、质量管理、效果反馈三个方面做好保障,让理论宣讲在基层更有底气。

  一是经费保障。“百课下基层”是纯公益性理论宣讲活动,经费保障是关键。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基金将“百课下基层”列为常规资助项目,优先给予经费支持。每年初,讲师团提出经费详细预算和项目完成目标,年中对照活动进程接受市宣传文化基金办公室的监督检查,年末接受活动经费使用情况的审计。10届“百课下基层”巡回宣讲活动,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基金提供专项经费近500万元,满足了活动的课题论证、专家课酬、宣讲资料的编印、音像品制作、交通保障等费用支出,从经费上保证了巡回宣讲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是机制保障。为了提升宣讲活动质量,我们形成了完善的工作机制,市委宣传部作为组织单位,负责项目计划的审定,明确宣讲活动的目的、意义,提出宣讲专题和主讲人,确定活动时间及工作任务。市委宣传部讲师团作为实施单位,加强宣讲活动的过程管理,协调落实宣讲活动,跟踪工作质量,实施情况通报,创造信息交流平台,形成工作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宣讲活动场场有提高,届届有进步。另外,我们建立宣讲活动信息反馈机制,让基层单位对每一场宣讲活动进行监督评估。通过基层单位对宣讲专题和主讲人受不受欢迎、宣讲效果好不好、组织协调保障措施得不得力等一系列问题的反馈,我们有针对性进行过程优化,充分满足基层对宣讲工作服务的需求。

  三是效果保障。俗话讲,工作好不好,关键看成效。“百课下基层”宣讲活动开展十届以来,规模不断扩大,受众不断增加,反响越来越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了实实在在的思想认识问题。一是转变了发展观。深圳是靠发展“三来一补”加工企业起步的,原特区外的许多社区股份公司靠着这些企业的厂房租金生存,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此类企业大量搬迁或破产,厂房出租率急剧下降,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百课下基层”活动通过深入基层宣讲经济形势,讲解“质量深圳、效益深圳”,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二是转变了文化观。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其效果很难立竿见影。基层长期对文化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近几年,“百课下基层”一直把文化建设作为宣讲活动中的重点专题,促进基层党员干部转变文化观,取得较好的成效。三是转变了生活观。深圳外来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80%以上,他们的生活观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稳定发展。“百课下基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宣讲活动,调适人们的心理,引导来深建设者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欢迎。

  (作者单位:深圳市委宣传部讲师团) 

“百课下基层” 理论入脑心
深圳宝安展示城市激情记忆(深圳记忆)
王道国获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最高奖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