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从不缺坚强。子弹擦过,我只是咧开嘴角。炮弹落下,多开我几只眼又何妨?”开学第一天,这首由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林嘉沐创作的《墙的记忆》,在学校体育馆内久久回荡。
而这首纪念抗战的诗歌,只是当前广泛开展的“开学第一课”活动的一个缩影。近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强调要在今年秋季利用新生教育、入学教育的契机,以“勿忘国耻 圆梦中华”为主题,在大中小学校组织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广泛进行抗战历史、抗战精神教育。
今年,广大学子们的开学第一课,从了解中华民族的抗战历史开始。
央视《开学第一课》 讲述英雄故事
9月4日晚,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开学第一课》节目,在全国亿万学生面前正式亮相。节目紧扣“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每节课都安排了历史讲述人,与大家分享每个主题背后的英雄故事。
“我叫陈孟友,今年86岁,打鬼子的时候12岁。”在第一节课“爱国”上,有3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抗战老兵为大家讲述战争年代的故事,使广大学生得以近距离接触抗战历史。而在第二节课“勇敢”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为大家讲述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痛历史。在第三节课“团结”上,新四军老兵孙九宏回顾了自己营救美国飞行员的往事。在第四节课“自强”上,西南联大毕业生王伯惠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印缅战场做工兵的经历。
多种形式开讲 “第一课”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大中小学还举办了一系列“开学第一课”活动,以多种形式普及抗战历史,传承抗战精神。
邀请抗战老兵、专业学者为学生讲述抗战历史,成为诸多学校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的重要形式。“这是一场孤岛的抵抗,这是一场全民族的抵抗……”9月1日上午,在上海新中高级中学体育馆内,闸北区教育学院历史教研员徐洁正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光荣历史。同日,800名厦门一中高中部新生的“开学第一课”,则是聆听在厦门生活的抗战老兵们的峥嵘往事。
与此同时,许多学校还将抗战纪念地作为“开学第一课”活动的重要载体。武汉市红领巾小学的“开学第一课”,便是瞻仰苏联空军烈士墓、参观中山舰博物馆、漫步4条以抗日名将命名的街道;而山东威海的天福山中学则将“开学第一课”的课堂“搬”进了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天福山起义纪念馆。
此外,各大中小学还举办了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使“开学第一课”深入人心。
抗战爱国教育 不止于“第一课”
中小学至大学阶段,正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塑造成型的重要时期,而全国各地以纪念抗战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活动,也为广大学子铭记抗战历史、传承抗战精神提供了契机。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金永兵告诉笔者,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的契机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既是爱国情怀的培养,也是历史文化的教育,可以使抗战精神乃至民族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身上接续传承。
此外,还有学者指出,学习抗战精神的教育内容不仅仅止于“开学第一课”,而应该成为其日常教学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抗战爱国教育的长效化、常态化,引导青少年砥砺民族气节,增强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