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9月03日 星期四

京津新城扮靓京津冀都市圈

■ 魏勤英 胡永建 覃庆卫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9月03日   第 05 版)

  京津新城

  图为6月10日宝坻区委书记陈浙闽(左四)到京津新城调研

  凯悦大酒店

  帝景温泉度假村园区雪景

  玉佛宫内部广场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学生毕业典礼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学生毕业

  宝坻两河交汇

  宝坻古称渠阳,是著名的“京东八县”之一,有“京东第一集”的美誉。宝坻自古是商业要地,素有“宝地”之称。

  今年以来,京唐、京滨高铁确定在宝坻和京津新城建设枢纽站和过境站,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宝坻纳入京唐秦发展轴,宝坻将真正融入京津唐半小时交通圈,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凸显。在此背景下,国务院2006年批准建设的天津市11个新城之一——京津新城——正蓄势待发,全力打造最具发展活力的多元化新型城市。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宝坻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7月27日,中共天津市宝坻区第四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提出:一、进一步增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全力做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工作;三、以“三严三实”的精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此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思想,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市委十届七次全会部署要求,审议通过《中共天津市宝坻区委关于实施“六大工程”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见》,就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宝坻区协同发展工作作出部署。

  区位给力 生态宜居

  当前,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实施城市提质工程,主动融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打造布局科学、功能完备、城乡互动、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城市格局,建设协同发展总体布局中的“微中心”。

  京津新城,位于宝坻区中南部,具有独特的城市定位:以地热综合开发为特色,重点培育旅游度假、温泉疗养、文化教育、医疗康复、养老养生、会议会展、科技服务、总部经济等新兴产业,将建设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生态宜居新城。

  京津新城,依水而建,因水而兴。东邻水面宽达1000米的潮白河,南依引青入潮河,西靠引滦入津明渠,与城内水系曲折相通,一年四季河水充盈,是水资源短缺的三北地区少有的富水城市。经勘查探明,新城热储层面积约202平方公里。2011年,京津新城被授予天津市首个“温泉之城”,2012年,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中国温泉之城”。天津市温泉康体旅游节已连续在京津新城举办六届,受到京津冀及周边城市游客的青睐,极大提高了京津新城“中国温泉之城”的知名度。

  京津新城南距天津43公里,西距北京90公里,东距唐山75公里,距离天津滨海新区58公里,毗邻5条高速、12条国道。从京津新城出发,一小时车程内可抵达天津、北京、唐山三大城市及首都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和天津港,可覆盖多个大中型城市,辐射1亿人口。

  按照天津市政府2009年1月批准的《天津市城乡总体规划》,截至目前,京津新城已开发约19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建筑面积约370万平方米。目前,城市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以旅游度假、温泉疗养、文化教育等为特色的产业格局。

  在公用配套方面,已建成自来水厂、供热站、变电站、消防站、道路管网及街道医院、商业娱乐、还迁小区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区域内已建成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及京津新城二中、小学、幼儿园等一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机构,在校师生约2万人。

  完善规划定位 搭建发展平台

  按照盘活搞旺京津新城的工作部署,目前,京津新城正在调整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突出科技服务业引领、旅游产业为依托,在大力压缩房地产项目规模前提下提升产城融合水平,重点打造以科技服务业为主,以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为辅的产业发展特色,高标准建设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

  京津新城通过利用闲置土地和楼宇等资源,规划建设众创空间、特色产业功能区,吸引京津科研机构、高端人才前来创新创业,并配套承接北京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研发、企业总部等功能疏解,提升京津新城公共服务功能,补足城市发展“短板”。同时,进一步放大“中国温泉之城”品牌效应,整合提升文化休闲、生态观光、健康养老等产业,打造宝坻旅游窗口。

  与此同时,京津新城还积极搭建各类发展服务平台——

  京津新城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作为天津市承接首都功能疏解“1+11”承载平台之一,重点发展科技、金融、教育科研和健康、文化、休闲旅游等服务产业,并为承接京津两地科研院所和高校转移提供空间。目前,已有国家邮储银行后台服务基地、华夏人寿保险后台服务基地等一批高端现代服务业项目签约落地。

  京津新城众创特区。该平台利用闲置的2.4万平方米楼宇资源,以首都疏解产业为基础,建设以众创空间、孵化器和总部经济三大产业要素为主,打造“体制特、政策特、服务特”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其具体规划为 “一园三区”:

  “一园”即科学家创业园。规划面积8600平方米。与国家级科研院所、国有企业合作,打造创新、孵化和成果转化的节点基地,优先承接科技孵化成功的成长型企业。

  “三区”分别为:翱翔街区,规划面积约4900平方米。与国家相关部委合作,依托无人机验证场,打造无人机(航模)设计、组装、测试、培训、维修、活动等产业平台。梦想街区,规划面积约4900平方米。与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以及首都高校合作,为大学生青年创业提供服务,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软件研发、信息服务外包等产业。创意街区,规划面积约5600平方米。重点围绕文化、传媒、广告、设计等企业聚集发展。

  优惠政策助力“服务型新区”

  为凸显特色,京津新城专门制定了资金奖励、投资融资、创业指导、成果转化、日常培训、企业运营等政策和服务举措。依托京津新城企业服务中心和行政审批部两个服务平台,以服务专员为窗口,为企业提供“管家式”服务。同时进一步延伸服务举措,开展上门服务、跟踪服务、预约服务等延伸服务内容,打造特区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

  目前,京津新城已制定了《关于建设京津新城众创特区的政策意见》,最大限度扶持企业发展。对于入驻特区的初创企业、孵化器和总部企业,除享受国家、天津市和宝坻区的相关扶持政策外,众创特区还将给予全方位的资金扶持和政策奖励。

  全力打造旅游集散中心

  京津新城努力整合旅游资源,打造京津冀旅游集散地。新城将深入挖掘各类旅游资源,放大旅游市场,依托京津冀核心腹地的区位优势,整合全区资源,规划多条特色旅游线路,形成48-72小时旅游目的地,设立京津新城旅游集散中心,最终实现兴旺京津新城旅游市场的目的。

  下一步,区域内拟打造多条精品旅游线路:结合高尔夫水系,打造生态湿地休闲旅游;结合帝景温泉度假村、泰富温泉、鸿坤温泉行馆发展温泉体验旅游;结合玉佛宫、大觉禅寺、广济寺发展佛禅文化旅游;结合百通跨境电商项目,发展休闲购物旅游;围绕云杉镇、晶宝温泉农庄、10公里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八门城生态观光园,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围绕科技服务业打造的“一园三区”,发展科技展示旅游;围绕京津新城周边的特色旅游村,发展农家乐旅游;适时启动9.2公里潮白河旅游观光带,借鉴浙江乌镇、陕西礼泉县袁家村模式打造特色美食村落旅游;依托京津新城潮白河湿地等生态资源及凯悦酒店等配套设施,打造特色婚庆旅游。

  绘就蓝图 奋发有为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可以说是一场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大考”。 宝坻立足当前,展望未来,以大手笔绘就新蓝图,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其功能定位,即京唐秦发展轴活力新城;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要承接地;科技绿色产业重镇;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对接顶层设计,强化区域统筹,以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为重点,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全力推进与京津冀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对接协作、生态环境共建共享、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努力打造京津联动桥头堡、京津冀现代化中等城市。其近期发展目标是到2017年,在与京津冀区域协同推进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上率先取得突破;中期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宝坻功能定位基本实现,全区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明显优化,建成一批非首都功能承接平台,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加速集聚,在京唐秦发展轴上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科技绿色产业体系全面形成,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品质大幅提升,林木覆盖率、空气质量优良率位居京津冀区域前列;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积极成效,协同发展机制高效运转,初步形成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新局面;远期发展目标是到2030年,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确立,产业特色更加鲜明,生态优势更加突出,服务辐射能力显著增强,成为京唐秦发展轴的“钢腰铁脊”和核心引擎,建成繁荣繁华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潮中,京津新城将立足宝坻区功能定位,坚持走“特色资源立城、特色产业兴城”的发展道路,围绕温泉度假、康复医疗、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科技服务、商业金融、总部经济等独具特色的服务业态,推动区域内各产业协调、健康、有序发展,逐步建设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和生态宜居新城。

  (本版摄影 赵刘伟)

京津新城扮靓京津冀都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