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9月01日 星期二

乱离难自救,何处是归年

叙利亚难民渴望新生活

新华社记者 刘咏秋 陈占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9月01日   第 06 版)

  资料图片:叙利亚难民
  来源:观察者网

  艰险逃难路

  50岁的叙利亚妇女玛玛蒂(化名)与女儿、两岁的外孙女暂时栖身于雅典市中心科洛诺斯区一套约50平方米的公寓里。玛玛蒂不会说希腊语和英语,只能坐在客厅破旧的沙发上,观看阿语电视节目;晚上她们睡在床垫上。尽管这里是雅典最贫困的街区,但玛玛蒂并不抱怨。“总比露宿街头要好得多,”她说。

  玛玛蒂是3个月前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希腊的。她们祖孙三代人的经历,只是千万个亡命奔赴欧洲、求一条生路的叙利亚难民的一个缩影。

  玛玛蒂原来家住叙利亚杜马。战争爆发前,她与丈夫经营着一家果蔬小超市,育有一女二子。女儿雅玛纳(化名)已出嫁,职业是护士;两个儿子已成年,成为家庭生意帮手,她与现年55岁的丈夫本到了可颐养天年的时候。

  但是,4年前爆发的内战改变了一切。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的激烈交火,导致大量平民伤亡,玛玛蒂曾亲眼目睹邻居被炸弹击中心脏,在她面前死亡。她的女婿也被炸死,而女儿刚怀孕,再加上在医院里接触太多伤残平民,女儿出现心理问题。玛玛蒂不得不举家迁往另一个城市,投奔亲戚家。后来战火又蔓延到那里,数月前,他们一家决定逃离叙利亚。

  缓慢的难民安置进程

  一家人先奔赴土耳其。但在叙土边境一个检查站,他们被告知只允许妇女和幼小的孩子出境,玛玛蒂的丈夫和两个儿子被迫留在境内,从此骨肉分离。

  在土耳其短暂停留后,玛玛蒂决定跟随难民潮进入欧洲。她们辗转到达难民偷渡的主要海岸城镇博德鲁姆,将身上仅有的美元交给“蛇头”后,被领到一艘橡皮船上。但限载10人的橡皮船,硬生生装了45人。当人们提出抗议时,“蛇头”轻蔑地回答:“别以为你们是人类,你们只是货物。”

  之后,玛玛蒂她们乘渡轮前往雅典。在希腊籍的叙利亚社区义工帮助下,住进这套属于一个叙利亚裔希腊人的公寓里。

  临时安置点早已人满为患,难民们只能冒着3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坐、卧在能找到的任何一块阴凉处。

  此外,随着大量难民涌入,需要更多懂英语甚至懂阿语的人进行沟通协调,但处于债务危机中的希腊,要分心应对难民危机,委实力不从心。比如,记者在一艘渡轮餐厅里看到这样一幕:一个约莫十七八岁的叙利亚青年购买饮料,排到前面,售卖餐饮的船员不断用希腊语让他“排队,站后面”,少年面带谦逊、友好而羞涩的微笑,但就是不理解。

  由于在难民方面处置不当,希腊上个月遭到联合国难民署公开批评,被指对难民的安置甚至不如非洲国家喀麦隆。

  来自民间的帮助

  但希腊民间帮助难民的力量一直令人称道,得到联合国难民署的肯定。

  叙利亚裔希腊人是帮助叙利亚难民的主要力量。记者的阿拉伯语翻译、年近50岁的牙医马哈茂德(化名)便是其中一位。由于难民越来越多,他需要时时停下牙医诊所的工作,往来穿梭于市中心、港口及难民安置点,向难民伸出援助之手。

  虽然民间救助不断,但由于自身的债务困境,希腊仅成为难民的过境之地。马哈茂德他们所能做的,也只是帮助玛玛蒂们完成相关法律手续,然后筹集路费,让他们尽早离开希腊,前往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等国家,获得更多人道援助。

  “我想尽快到德国去,让女儿得到医疗救助,”玛玛蒂流下眼泪。她不认为叙利亚战事能够很快结束,不指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和平,只希望女儿和孙女将来能够重返她们所热爱的故土。

日本民众再次包围国会
下一个十年属于谁?
2015诺丁山狂欢节在伦敦举行儿童日游行
“滤”出健康新空气
叙利亚难民渴望新生活
责编:杨 宁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