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8月31日 星期一

澳移民不入籍另有原因

崔一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8月31日   第 06 版)

  据澳大利亚新快网报道,近日一项新研究显示,澳大利亚民众的“社会归属感”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和社会脱节,新移民受歧视的遭遇逐年增加,因而出现了加强移民入籍重要性的呼声。那么这些情况是否属实呢?为求证真相,笔者独家专访了分别从事媒体、贸易和移民中介业务的4位在澳华人。

  报告说得有点夸大

  这项研究指的是澳大利亚斯坎伦基金会最新推出的《社会凝聚力测绘报告》。据了解,该报告的调查工作开始于2007年,由斯坎伦基金会与蒙纳士大学和澳洲联邦政府合作推动。

  报告指出,这些现象部分归咎于社会歧视。2013年的报告表明,每5名澳人中就有1人曾经受歧视。而最近一期的报告则显示,在受访者中有近三成的人宣称每月至少有1次被歧视的遭遇,而因肤色、种族或宗教信仰遭遇歧视的受访者数量则在7年间增加了一倍。

  报告主笔人认为,该调查凸显了公民入籍和社会融合之间的联系。报道则推断,澳大利亚的社会歧视问题导致了移民无归属感、不愿入籍。但这一结论并未获得旅澳华人的认同。

  “它的目的可能是让政府加大反歧视的宣传”,澳中商业峰会主席杨东东说,“但这么提好像有点夸大。”“不管是新移民还是老移民”,对澳洲的归属感“还是比较强的”,种族歧视还“不成问题”,杨东东认为。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新报社长王进科也认为该报告有“刻意引导”舆论之嫌,是否入籍和社会歧视并没有直接联系。

  并不是歧视的问题

  作为一个以多元文化著称的移民国家,澳大利亚很少在种族歧视方面受到指摘。相反,在反对种族歧视方面还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反歧视法》,且这项法律在澳“家喻户晓”。不仅如此,每年的3月18日澳大利亚全国各地还会举行“民族和谐日”的庆祝活动,并举办新移民的公民入籍仪式,“这是每年的固定活动”,杨东东介绍。

  “在过去20年中,在从中国过来的高端企业家圈子里,受到社会歧视的情况很少。”澳大利亚ABC环球集团总裁袁祖文坦言。“周围不管是华人还是其他族裔的人”,对澳的公正程度和社会秩序方面“应该还是认可比较多的。”杨东东说。

  但是种族歧视的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从前不久发生在悉尼火车和巴士上的种族歧视事件中肇事者的言行来看,事件发生的主因便是“他们的工作被抢”,澳大利亚媒体人王冠仑分析。

  社会歧视往往源于经济因素给社会底层带来的负面情绪。“外来人口的增长导致了本土人的失业和物价上涨”,再加上文化的冲突,给“那些生活不太好的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王进科分析说。“目前失业率应该是21年来最高的,特别是制造业。”王冠仑说。

  但是“大环境还是很包容、和谐的。”王进科说。移民不入籍和社会歧视可能并无太多关联。根据现行法律,移民者在获得绿卡后的两个5年后必须选择是否入籍。关于入籍与否,大多数人考虑的是“国内资产在全球处置的问题,而不是归属感的问题”,袁祖文分析。

  入乡随俗才能融入

  尽管社会歧视问题在澳大利亚并不突出,但是报告的内容还是凸显了一种值得注意的社会趋势。这提示广大在澳华人:赴澳移民,尤其是入籍,依然要考虑如何尽快融入当地社会、尽量避免民族冲突的问题。

  首先,入籍前最好先学好英语。一方面根据现行法律,入籍必须通过英文考试。另一方面如果不懂英文,与当地人沟通不畅,可能会引起族裔间不必要的摩擦。

  其次,了解澳大利亚法律也是移民的当务之急,尤其是中澳两国规定不同的地方。比如父母不能留12岁以下的孩子单独在家,否则可能会遭到邻居报警——要“避免因无知而犯错”,袁祖文说。

  而在融入当地社会方面,最重要的还是入乡随俗。“澳大利亚人非常重视生活质量”,工作日努力工作,周末则一般都会出去旅游。选择和当地人一样的生活节奏,才能“在生活方式上尽快融入澳大利亚”,袁祖文建议说。

  在悉尼、墨尔本等多种族文化的城市,文化差异可能是问题的焦点,“保持宽容的心态,可能会相对减少一些族群间的摩擦”,袁祖文说。

在海外延续的抗战记忆
澳移民不入籍另有原因
北京侨爱医疗服务队首次赴藏义诊
中国赴澳工作度假签证9月开启
华裔女子分租公寓获罚上万
责编:杨子岩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