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海归回国后选择创业。但众多创业者扎堆在一线城市与金融互联网行业,使得创业项目难落地,创业失败率高。在这种情况下,海归如何避免盲目创业?如何在创业之前做好充分准备?
直接创业艰险 就业孕育创业
今年春天,史宏艳作为合伙人加入了“周围金服”这一基于定位功能的投融资服务项目,开始做个人对个人的网贷平台。在创业之前,史宏艳曾在美国洛杉矶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2013年初,她回到北京,开始从事房地产、金融机构方面的工作。
史宏艳说,两段就业经历给自己后来的创业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美国的从业经历让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成熟市场的做法。回国后的工作经历让我更加熟悉本土市场,并且真正启发了我。”史宏艳在北京的一家房地产企业工作时,一位合作过的建材商找到他们,希望提前支付一笔3个月期限的应付账款。当时史宏艳突然脑洞一开,想到可以用房地产企业的应付账款做背书,找到其他的投资人。“这也是‘周围金服’最初的原型,做身边的、熟悉的投融资服务。”结合自身经历,史宏艳认为:“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直接创业,风险的确很大。一方面没有工作经验就很难拥有一套完整的工作逻辑;另一方面他们缺乏资源,不论是项目还是融资渠道。”
选好地域环境 瞄准创业城市
海归回国创业可以根据地域优势选择创业项目,或者根据创业项目选择地域环境。“项目刚刚孵化时,首要解决的必然是生存因素、研发成本、团队生活成本、交通等基本条件。”留澳归来的刘远超认为,一线城市的创业环境相对比较成熟。
从日企辞职后,刘远超选择了珠三角地区的中心地带广州作为自己的创业城市。“广州属于工业地带,高新科技、电子科技与国外贸易相对成熟和发达。”在智能手机遍地开花的国内市场,他选择了针对智能机开发周边配套产品。“正是因为广州旁边挨着佛山、深圳等国内的工业基地,当时设计、开模和技术开发都是‘过条马路’的距离。”
在一线城市里租房子、吃泡面、挤地铁、熬夜整方案,这些普通人认为辛苦的日子,却被刘远超看做是一种只属于创业者的浪漫,也是一个团队必须要经过的历程。“虽然二三线城市生活门槛较低,没有紧迫感,但项目容易在慵懒的市场和慵懒的团队氛围里慢慢过气、搁置,再好的项目也会丢失它的‘时机’门槛。”
刘远超认为,一线城市本身就有很多海归群体,而海归群体也是一个思想较开放、比较团结的群体。一旦进入当地的海归圈,总是能得到很多有助于项目成长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