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山里住着一户人家。母亲为人懦弱,儿子大舜,脾性暴躁,年近四十,还未婚配。母子相依度日。
大舜耕田,母亲送饭,都要遭到儿子的打骂,不是怪她送早了,就是怪她送迟了。一天,大舜犁田时犁出了一个耗子窝,窝里有八九个娇嫩的小耗子,闭着眼睛,在犁乱了的大草窝里滚来滚去。大舜起了怜惜之心,停着牛,搁住犁,坐在田坎上吸起烟来,看着这窝小耗子。一会儿来了两个大耗子,一只把嫩耗子卷成一砣,另一只咬住这只大耗子的尾巴,艰难地把一砣耗子拖走了。大舜看呆了,心想:耗子这样渺小的动物,都这样有感情,这样心疼自己的儿女,母亲把我拉扯大,花了多少心血啊!母亲送饭或早或迟,都要遭到我打骂,我连耗子都不如啊!他越想越伤心,竟流出泪水来。他想,我现在知错就改,也不枉披了张人皮。
不多时,母亲送饭来了,他忙停住牛,老远地去接。仓促中,他没有放下打牛的条子。哪知母亲被儿子打怕了,看见儿子拿着条子老远向自己走来,吓得回头就跑。大舜怕母亲跌倒,就大声喊着,快步追去。母亲看见儿子吼着追来,更是慌张,一失脚滚在岩下丧了命。大舜扑在母亲身上,放声大哭。
大舜安埋了母亲,为了表达自己的追悔,他请技艺精湛的雕匠,雕了母亲的像。每天出工收工,都背着“母亲”;吃饭时,先舀一碗献给“母亲”,以示孝敬。
挞谷季节,大舜忙着收割,就把“母亲”背起放在晒谷场上。一天,天降大雨。大舜见天色骤变,急忙跑到晒坝。先抢谷子,还是先背“母亲”?他想,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他背起“母亲”就往家跑。当他把“母亲”安放在家里又来抢谷子时,天竟然晴了。太阳把刚才打湿的谷子重新晒干了。原来是雷公菩萨来试大舜的心。雷公菩萨亲见大舜先抢“母亲”,感到他真有孝心,所以没有打他。大舜死后,人们传颂着大舜耕田的事迹,都说大舜知错能改,仍然算是个孝子。
点评:
大舜耕田是古代教化类书籍《孝子传》里必备的故事,而且通常因其所属年代的古远而位列首位,是家喻户晓的劝善事例。古人云:“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改过是对自己行为的积极修正,所以是值得赞扬的事。“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有缺点,但如果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那么缺点就会变成优点,你就会变成一个有爱心、有抱负,心胸宽广、能成大事之人。
——选自《中国传统故事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