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8月28日 星期五

英雄市县街道篇

以你之名 铭记历史(抗战精神地标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 刘少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8月28日   第 01 版)

  图为吉林省靖宇县杨靖宇纪念碑。
  (资料图片)

  左权县、黄骅市、靖宇县、尚志市,在中国2800多个县(市、区、旗)中,这4个也许看上去并不特殊,但它们是仅有的以抗战中牺牲的烈士来命名的县(市、区、旗)。这些名字背后,都是英雄的故事。

  斯人已逝,硝烟不再弥漫于他们浴血奋战过的土地。每一座以英雄命名的城市与街道,都提醒着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铭记那些英雄,铭记那嵌入民族精神的历史。

  37城曾以抗战英烈命名

  地名本寻常,亦可窥沧桑。这4个以英雄命名的县,都有着当地人熟悉的英雄故事。

  山西省左权县是1942年9月命名的,以纪念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1925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他,不幸在山西省辽县十字岭反扫荡作战中牺牲,从那年起,辽县就改名左权县,直到现在。

  吉林省靖宇县则是1946年命名的,以纪念在此牺牲的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杨靖宇,这个原名濛江县的地方,见证并记载着杨靖宇35岁壮烈殉国的历史。

  河北省黄骅市和黑龙江省尚志市都经历过由“县”改“市”,但英雄的名字从未变化。黄骅市纪念的是1943年在河北新海县指挥部被叛徒刺杀牺牲的黄骅烈士,1989年,这里撤县建市。

  尚志市在1946年改名,则是为纪念抗日英雄赵尚志和他所领导的抗日将士在那里的丰功伟绩,1988年,这里撤县建市。

  事实上,许多县(市、区、旗)都曾以英雄命名。据考证,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以抗战英烈命名的城市曾达到37个,纪念40位抗战英烈。例如,河北盐山县曾被命名靖远县,以纪念牺牲在这里的津南军分区司令员杨靖远;河北曲周县曾一度改名为企之县,以纪念壮烈牺牲的冀南区第一个民选抗日县长郭企之;江苏海安县曾有5年命名为紫石县,纪念力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韩国钧,以其字“紫石”而得名。

  街道记住战火硝烟

  在天津的海河西岸,有一条张自忠路,这里如今风景优美,是当地人很爱走的一条景观道。然而这条路如今最重要的使命,是纪念身中六弹后牺牲于“枣宜战役”的抗战名将张自忠。

  在中国各地,有多条张自忠路,北京、武汉等地都有。像这样以抗战名将命名道路,在许多城市都不鲜见,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走在这些或繁华或古朴的道路上,能感受到抗日英雄从未远去。

  在上海,子青路所纪念的是1937年奉命坚守宝山城,与日军浴血奋战六昼夜后,与全营官兵壮烈殉国的姚子青。

  在哈尔滨,兆麟街是以抗日民族英雄李兆麟命名的,这位喊出“夺回我河山”豪言壮语的名将,把一生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如今在以他命名的街道上,既有着远近闻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也有着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的冰灯展览会以及歌舞团、话剧院等文化场所。

  在武汉长江畔,紧挨着张自忠路的是郝梦龄路,纪念在抗战中牺牲的第一位军长郝梦龄。江水滔滔,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武汉市民纳凉、休闲常去的街道,英雄的故事,就这样润物细无声,出现在普通人的生活中。

  多种方式纪念英烈

  尽管通过命名,英雄们与奋斗过的土地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但过去这些年,以英雄命名的市县街道其实减少了。

  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不以人名作地名”,此举是为防止党内的骄傲、腐化、个人崇拜。1951年,中央有关部门发出《关于更改地名的指示》,其中要求,“纪念革命先烈,一般用碑、塔等方式,不更改地名。但已经更改,并经该地上级人民政府批准或群众称呼已成习惯的,仍可沿用。”从此,以烈士命名的县名陆续消失。

  地名可以少,与英雄的联系不能少。事实上,人们仍在用许多方式,让英雄与浴血奋战的地方,依旧紧密相连。

  在保定市诚义房地契收藏馆,收藏有37个曾经以抗日英烈命名县同时代的房地契,组成固定展览;在南京,包括省政协常委、民进江苏省委副主委徐菊英在内的许多人倡议,让南京的路名地名里多一些抗战元素,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用那些参加过南京保卫战的烈士,或者与南京有关联的抗战英烈命名一些新建的道路。

  让英烈的名字出现在地图上,是对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的一种特殊纪念。

以你之名 铭记历史(抗战精神地标系列报道)
遥感二十七号卫星发射成功
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次全会
东海举行实兵实弹对抗演练
菲律宾要在南海打“无赖组合拳”(望海楼)
汪东兴同志遗体在京火化
五味子中或存在抗艾成分
中泰铁路10月开工
宁安客专开始联调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