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8月21日 星期五

在英1.8万中餐馆以变求生

张思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8月21日   第 12 版)

  近日,据英国当地媒体报道,曾作为在英第一代华人移民创业根基的中餐业正面临着别国餐饮业的巨大冲击。在英华人老板想要挽回颓势,转型迫在眉睫。

  想转型,使不上劲

  “我们店主打山西刀削面,有一阵子推出了饺子、肠粉、粤式煲汤这些新式菜品,还做过烤肉配烧麦。生意好过一段时间,后面又淡下去了。” 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市经营一家中餐面馆的韩英表示,中餐馆菜式都大同小异,他们拟出的新菜单别家店也有,可能还更好吃。

  “质差价低”曾是英国中餐外卖店的一大特点,菜品不好吃,没有自己的品牌特色,设计再多花样也少有人问津。

  “中餐馆的服务态度普遍没有西餐厅的好,推荐菜品的时候也很不耐烦。”在剑桥大学念书的中国留学生刘浏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西餐厅环境更好不说,服务生还经常问你对菜肴的评价,重视消费者的感受。据英国当地媒体报道,伦敦唐人街的“旺记”中餐馆因为伙计对人恶脸相向,还被媒体封为“最粗鲁餐馆”。中餐馆在英国的服务态度可一窥端倪。

  “我们也去走访过其他生意红火的中餐馆,里头的装潢设计就很有亮点。现在我还有房贷要还,哪有资金改装我的餐馆呀!”韩英话语中尽是无奈。他的面馆面积不足120平方米,员工包括自己只有5人。 

  问题大,困扰多时

  据统计,像韩英经营的这种小型中餐外卖店全英国有1.8万家,但与其他国家的饮食业相比则明显缺乏竞争力。

  “这个街区的中餐馆多是我们这样的小店,其实全英国都差不多。来的基本是附近住的华人和中国留学生。客源不固定,还都是小本买卖。”韩英表示,周边新开的印度咖喱把他的客源抢走了一半以上。

  “之前英国人主要是揪着我们的卫生问题不放。现在我们自己也遇到了困境,店里员工流动性非常大,有时候厨师都凑不齐。”韩英是子承父业,他表示按父亲老一套的经营模式已经行不通了。

  英国移民问题专家焦建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中餐馆现在普遍面临的问题一是人员短缺,还有一个就是管理不善。“很多从业者都是继承家业的第二代移民,他们也很苦恼怎样能突破传统经营模式。”焦建功说。

  英国当地媒体曾曝出过位于伯明翰市的一家中餐外卖店被查获3名非法劳工的消息。从业者对当地法律法规的忽视也是中餐馆面临的隐忧之一。

  为重生,引进人才

  据调查显示,中餐在英国很受追捧,大部分的英国家庭都对中国不同地区的菜系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至少拥有一个烹调中餐的炒锅。英国人对中餐的不断熟知,是中华餐饮“走出去”的机会,也是华人老板新的挑战。

  “英国近年来移民政策吃紧,因为语言关,让很多中国厨师望而却步。”焦建功表示,国内厨师技术好但普遍英语不好,没法跟人交流,英国政府就不认可你的从业资格。

  但是,要想转型,有好厨子是第一步。

  这个问题已经得到英国中华饮食业总商会的关注。今年4月,他们与中国烹饪协会筹划在英国建立中国烹饪协会的首个海外培训基地,安排业内顶尖人才来英国进行内部交流,就地取“才”,解决厨师移民难的窘境。

  向行业组织寻求帮助将转型得更快。“我也想多借助华人餐饮协会的力量,如果能够提供资金和想法,我家的店肯定会是另外一番景象。”韩英透露目前已经有了联系当地中华饮食业协会的想法。

  “服务态度改进了,做的菜好吃了,自然有人捧场。还可以多利用互联网建立订餐网站,如果能普及刷卡消费,客源一定会增加的。”在伦敦多年的华人李先生表示,中国菜市场很大,转型后的高效益将让人期待。

  精工细作,在质量上下工夫,是中餐在国外的根。正如英国中华饮食业总商会顾问李建勋所说,中餐业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要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美国投资移民要收紧?
华侨华人抗日救国精彩一战
在英1.8万中餐馆以变求生
广告
责编:杨子岩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