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著名侨乡福建泉州,随处散落着的华侨民居,洋溢着侨乡浓浓的“侨”味,也保存了城市中“侨”的记忆。一本涵括泉州特色华侨建筑的书籍《泉州华侨民居》近日问世,作者梁春光实地走访,通过文字札记和大量照片,收录了泉州66处较为典型的华侨民居。
梁春光表示,每一幢华侨民居都是一代甚至数代华侨艰辛创业的缩影,也是他们对家乡的情感牵挂。“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更多海外游子记得住乡愁。”
“2009年,我参加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走街串巷搜寻大量华侨民居。”梁春光说,在这个过程中,他接触到诸多建于清末民初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极具特色的洋楼,然而有些楼房年久失修,濒临倒塌;有的人为损毁严重;更甚者,在城镇改造中逐渐被拆除,消失不见。
在泉州侨乡,鲤城区的侨房最为集中,而且风情尽显、各不相同。梁春光认为,它们是早期华侨将西方建筑风格、殖民地外廊样式以及闽南传统红砖特色,在华侨民居上实现很好结合的典范,是闽南侨乡极富华侨特色的人文景观。
《泉州华侨民居》一书收录了众多特色华侨民居,图文并茂。其中,罗马五柱样式等体现了多种文化交融的印记,蝙蝠、狮子、游龙、老鹰、花篮等建筑装饰物,汇聚了中西文化的烙印。
侨乡泉州素以娶某(妻)、生子、起(盖)大厝为人生3件大事。泉州著名侨史研究学者郑炳山说,泉州的华侨先辈在海外艰苦奋斗,一些人事业有成后回归故乡兴建住宅。“这些建筑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的木雕、石雕、砖雕艺术,又采用了西方一些有色玻璃、花砖等建筑材料,包括西方的花纹、鸟兽等装饰图案,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然而,华侨民居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受到战争、私自改建、房产开发、偷盗贩卖等因素的破坏,不少岌岌可危,亟待保护。梁春光说,之前深入街头巷陌,进行实地调查,如此编撰成册,就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此事。他希望泉州华侨民居保护,既能盘活老城区的旅游资源,又能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发展。
(据中新社泉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