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出发,去巴黎,去罗马。
过去30年里,一场未中断的旅行,让旅意华人女作家胡兰波完成了人生蜕变。“我从那个常常为爱流眼泪的女孩子,变成了两个小伙子的妈妈,也成了一本双语杂志的管家,带着中国和意大利记者、美编一起像模像样地工作。”
早在2003年,胡兰波就开始了对往事的回忆和记录。从最初赤手空拳的自费留学闯巴黎,到后来随老爷车队远征丝绸之路,再到定居罗马后对生活和生命的顿悟,她坦言,为自己能够得到3个国家的爱而深感满足。
这些爱的最直接来源,正是胡兰波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们。
她在自己的作品中谈到了一次次与父母相聚又别离的复杂心绪,讲述了与爱人卡尔罗的相识、相知、相伴,也细细回忆了待她如女儿一般的“法国父母”菲利普夫妇,既是中文学生又是证婚人的芳香女人玛丽,让她成为中国第一个北京—巴黎汽车远征英雄的坦帝先生,亲自为她颁奖的法国总统密特朗,意大利华人读者中的“三个干女儿”……
身为一名作家,胡兰波视“交流”至上。她曾说过,“作家用心去交流,有读者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是一件多幸福的事。”事实上,这份幸福也被她带到了中国与意大利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中。
她开始尝试用意大利语写书,向意大利人解释中国文化,又创办了《世界中国》杂志,并于2007年将其改为双语,希望能让两国读者更好地沟通。
在意大利坚守一份文化事业很不易,常常让胡兰波精疲力尽,但一位华人女读者的眼泪,让她最终坚持了下来。“她说我的文章很亲切,像有亲人在身边。”
去年9月,凭借长期对中意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胡兰波获得了意大利总统颁发的“意大利之星”骑士勋章。
胡兰波说,5年的巴黎留学,让她明白要浪漫而努力地活,活出自我;25年的罗马侨居,让她懂得要坚强地活,直到达到最高的目标。
“一直以来,我并不知道自己当初选择出国这条路是为了什么。如今我终于明白,这场历尽千辛万苦的旅行其实是为了寻找精神的自由和灵魂的归宿。”胡兰波说,她希望《从北京到罗马》这本承载她人生经历的书能够展示出华人的文化与精神,让海内外的读者有所感悟。
此前,不少意大利媒体曾用“中国花瓣”、“女英雄”、“行驶的火车”、“中国词典”等词汇来形容胡兰波和她笔下的人生故事。在他们看来,这位华人女性在用顽强的意志一直向前,旨在改变命运并寻找自由。
意大利驻华大使白达宁在为胡兰波的文学作品作序时曾经写道,“兰波的文字像一条流淌的河水,一旦掉入其中,就会不知不觉地随它而去,扣人心弦。”他认为,胡兰波在字里行间流露着她对祖国和文化的骄傲,对自我人生价值的肯定,“她用她的文字向意大利人示意着,要对生活在他们周围的华人给予更多尊重。”
(据中新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