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油期货推出的准备工作又完成一大步。日前,央行发布公告,规定从8月1日起,境内原油期货交易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境外交易者、境外经纪机构可直接使用外汇作为保证金,外汇保证金结汇后可用于境内原油期货资金结算。专家分析,当前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已经到了重构规则的关键期,原油期货以人民币计算价格,有利于提升中国能源市场的话语权。
【国际油市即将迎来“中国价格”】
长期以来因为在原油市场上无法定价,中国不得不参照美国原油期货市场的定价并以美元用作石油贸易的结算。从去年12月,证监会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在其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开展原油期货交易起,市场对于原油期货能够在今年内上市表示了普遍的期待。此次央行发布的公告,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方面说明中国原油期货已经不远,配套措施在逐步完善;另一方面,更深层推动中国原油期货的原因,则是将目光“锁定”在争夺定价权,在国际价格体系中加入“中国价格”上。
目前在国际原油市场上,主要有两个标杆,纽约期货交易所油价和英国伦敦布伦特油价,两个油价均以“美元/桶”计价;这与中国内地市场中惯用的“元/升”、“元/吨”的计价方式相差很大。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央行推出这个政策,从更加宏观和战略的角度来看,意义非同寻常。他表示:“现在恰好是一个全球大宗商品需要重新定价的时候,黄金、原油、铁矿石等这些大宗商品都面临着重新定价的重要机遇。”
【同一桶油中国进口价格高】
数据显示,当前的中国已成为全球石油市场最重要的买家。2014年,我国原油进口3.1亿吨,同比增长9.5%。仅今年上半年4月和6月,我国月度原油进口量两次超过美国,成为当月最大原油进口国。然而,我们在原油价格上却是跟随者。同样一桶油,中国进口的成本要比国外高。这种议价能力的缺失,使得中国石油企业即使在国内供需形势与国际形势背离时,也只能被动接受国际石油价格,以致遭受较大损失。
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润生看来,这主要是由于亚洲地区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石油期货市场和价格基准,导致在石油定价方面的话语权缺失。
“此前,在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黄金十年’里,我们无力改变规则,承受了很大压力。但从金融危机之后,包括原油在内的几乎所有的大宗商品全部遭到‘腰斩’。可以说,目前国际大宗商品已经进入了买方市场,这从近期的金价跳水、油价探底也能得以印证。因此,这正是一个重构国际贸易规则、重构定价体系,甚至是重构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机遇期。”胡俞越表示。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分析称,作为全球重要的石油消费国,我们当前推出“中国油”,就是想要通过这种期货市场来形成我们在大宗商品市场中的影响力。“这种目标和希望当然是好的,但是能不能实现,还得从下一步国际市场的反馈来继续判断。”董秀成说。
【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此外,“中国油”的推出也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相辅相成。胡俞越分析,今天的中国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人民币已经是世界第五大结算货币,被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也是可以预期的未来。那么用人民币作为计价和结算货币,树立我们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的影响力,有着重要意义。
“国际货币体系也应该多极化。中国现在有能力,也有实力,在多极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一席。当然这不能靠期货市场孤军奋战,需要多层次的商品市场体系、衍生品市场体系,包括金融市场体系等,来协同发展,共促我们话语权的提升。”胡俞越认为,当然也不能忽视这里面存在的风险,比如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刚开始或许会存在“叫好不叫座”的情况,交易可能不太活跃。
“不够活跃的原因,第一是国内原油市场还不是完全市场化的;第二是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刚开始在国际上肯定有很多国家不认。但是我们这次迈出这一步,对于我们形成中国主导的贸易规则、开放市场引入资金,都是非常必要的。”胡俞越说。
董秀成则认为,由于我们的石油市场本身在市场化方面不够发达,因此这一次推动“中国油”的目的也是在于吸引外部的各种投资力量进来参与。“一步到位是很难的,但是市场主体越来越多,我们的影响力也就越大,此外能够吸引资金进入也证明我们的经济形势值得投资。”董秀成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