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7月25日 星期六

机器人足球冠军这样炼成

新华社记者 詹婷婷 周 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7月25日   第 08 版)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水之队”迎战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联合技术队”。
  新华社记者 杜 宇摄

  第19届机器人世界杯赛7月23日在安徽合肥结束。记者走近在足球组斩获冠军头衔的两支队伍,探秘机器人足球世界冠军是怎样炼成的。

  中科大“蓝鹰队”:

  仿真2D足球赛领军者

  在22日的仿真2D足球赛决赛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蓝鹰队以4∶0战胜日本队,拿下冠军。这已是蓝鹰连续3年在此项目中折桂。

  仿真2D比赛在虚拟的二维空间中进行,并不需要机器人直接上场拼杀,主要以“智”取胜。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陈小平介绍,仿真2D比赛以多机器人和多智能体合作与对抗为基本科学问题,在1997年世界人工智能联合大会上被列为未来50年人工智能的重大挑战之一。

  蓝鹰队负责该项目的中科大研二学生李箫告诉记者,现实中的足球比赛要提前研究对手的套路和战术,而机器人足球赛则是事先写好程序。

  “我们的程序策略比较灵活,适应性也强,算法可以适用各种情况,并不是特别死板,”李箫说,“当然也遇到有的队伍剑走偏锋,不进攻只防守,有意将比赛拖成平局。面对这种情况,就只能是双方‘倒脚’。但是我们写的程序只要一有机会,就能抓住机会争胜。”

  记者了解到,蓝鹰队曾在第5届和第11届机器人世界杯上先后创造了47∶0和49∶0的单场最大比分纪录,实力强大。也正因如此,蓝鹰后来成为对手们“围剿”的对象。

  “对手非常优秀,这次能获胜主要是队员们对自己的要求更高,因此想问题会更深入更复杂。我们的程序正在从‘进攻为主’变为‘攻防兼备’,尽管工作量和难度会增大很多,但是大家都将它当成一种乐趣,”李箫说。

  北京信息科大“水之队”:

  “传帮带”是制胜法宝

  比赛以高校、科研院所为单位,每支参赛队伍派出的机器人都各有所长,因此比赛项目也各有侧重。在22日下午的中型组机器人足球项目决赛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4∶1战胜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队。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09年才开始参加国际比赛。虽然涉足机器人足球略晚,但是在中型组机器人类别,他们已斩获五届世界杯冠军,成绩骄人。

  中型组机器人球队以5台机器人组成。机器人的“头”像是尖尖的塔,“身子”则是黑色方块,没有四肢,靠底下的滚轮移动。虽然不能像类人型机器人那般卖“萌”,但他们的奔跑速度可达每秒10米,射门力道强、抢断“稳准狠”,比赛更加精彩激烈。

  “水之队”的指导老师王雪雁告诉记者,中型组机器人想要取胜,硬、软件缺一不可,“移动底盘、摄像头等零部件装置上不能落后,还要在程序上不断完善,才能保持领先水平”。

  “水之队”现任队长、大三学生苏易衡将他们的成绩归于“传帮带”的传统。他说:“小组刚成立时的一批老队员是2010年水之队首次取得世界杯冠军时的功臣,虽然他们已经离开了校园进入社会,但是一直持之以恒地帮助兴趣小组,传授经验和知识给后面的学生。”

服务机器人迎来“婴儿潮”
守护伟大的好奇心(观潮亭)
机器人足球冠军这样炼成
责编:张保淑 邮箱:beijing2008@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