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7月24日 星期五

非常好声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7月24日   第 10 版)

  “互联网+”带来的挑战很多,但机遇也无处不在。中国的图书市场足够大,能够容纳各种新媒体的存在。关键在哪?关键不在媒体上,而在于你能否给读者提供好的内容。只要拥有真正好的内容,不管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无论是通过传统阅读还是数字化阅读,都会得到读者的追捧。

  ——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认为。

  全国的话剧界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剧本荒。目前写话剧剧本的人越来越少,国家话剧院现有的专业话剧编剧大概是3到4位。电影电视剧本的创作对话剧的冲击还是蛮大的。

  ——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认为。

  在信息的冲击和诱惑下,当今社会大多数人都没有关注本业。做学问的想着股票涨跌;做媒体的想做房地产和赚钱;做房地产的冲动着想做文化传播;当教师的开小差想办企业;办企业的懵懵懂懂要办学校……海量的信息和种种诱惑,冲击得人心浮躁,难以潜心于某一事某一物某一点,所以看似各行各业蓬勃朝气,却不出大师,难出成绩,难有突破!

  ——青年作家邢小俊认为。

  我们的传统文化真的非常好,但是皮太厚。比如说一件古玩,如果搁在那里,我们并不认为好,你得说出来。所以我觉得艺术界的各个行种,绘画、音乐、戏剧,都应该有一个传统文化的国际化和当代化的体现。

  ——国家话剧院导演田沁鑫表示。

  其实人性无所谓好和坏、善和恶,不用分那么清,因为你也分不了那么清。人性就是一个集合体。所以我觉得最不科学的,或者我觉得最有害的,就是那种一元论的对于人性的看法。

  ——著名作家苏童认为。

  “互联网+”让世界的舞台“更大了,也更近了”,中国的文化艺术可以借助互联网传播到世界各国去,反之亦然。“互联网+”将全世界连接起来,大家可以发挥无限的想象,可能会产生更好的作品、传播方式、营销形式等。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宇认为。

  做艺术、文化的人要有一种赤子之心,还要有一种胸怀,即如桥下流水,过去了就过去了。比如我们拍电影,老想着拿奥斯卡、金球奖、戛纳大奖等,就做不好。而那些真正获奖的片子,都是创作者发自内心的,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著名主持人曹可凡表示。

  经典是一定会复排的,经典也是完全可以变化的,像现在我们看到的莎士比亚的戏,或者我们自己排的一些戏,它也是变化了的。但是这种变化只是手法的变化,它的中心、主题、人物是不能随便变的,如果变了,就不是经典了。

  ——编剧何冀平谈经典复排。

  (王艺润、崔乃文辑) 

张岂之 乐在文化传承(当代英杰)
非常好声音
王富洲 不朽登山魂
责编:刘 泉 邮箱:mingliuzhouk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