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7月22日 星期三

创业天府,从蓉出发

本报记者 柴逸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7月22日   第 05 版)

  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创业场
  资料图片

  2015年5月30日,“创业天府·菁蓉汇”活动在四川成都市郫县的活动现场。
  方 炜摄 四川在线

  位于天府软件园D区创业场的灵感咖啡,为创业者提供创业、交流、寻找投资的场所。
  田为摄 四川日报

  2015年3月29日,高通量基因测序团队代表在“创业天府·菁蓉汇”主题活动上演讲。
  薛玉斌摄 新华社发

  2015年5月14日,“创业天府·菁蓉孵化训练营”在蓉创茶馆举行。
  资料图片

  2014年12月19日,西南交通大学与英特尔公司举行大学生创客活动中心揭牌仪式。
  资料图片

  天府新谷孵化器
  资料图片

  “等毕业之后,我马上把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朋友们拉到成都高新区来创业”。在今年成都举行的一场创业路演活动中,担任评委的留美博士白勇的这句话赢得了在场创业者和观众的阵阵掌声。

  各类市场主体总数突破100万家,平均每天新增510名创业者,将近90个“创客空间”……成都,这个中国西部“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每一天都在上演着创客传奇。

  “创业天府”从何而来?为什么能汇聚创客“从蓉出发”?通过采访,记者为您寻找答案。

  

  群英荟萃,创业力量高度聚集

  沈学良是彩程设计的CEO,从2008年起,他在成都的创业生涯已进入第7个年头。2001年当他本科毕业时,成都的创业氛围不如今天浓厚,他所在的电子科技大学的同学绝大多数还是要离开成都,流向各大一线城市。如今,他的创业团队里很多都是当时去北京、上海打拼,之后又回来成都发展的大学同学。

  作为教育科研的重要基地,成都的高教资源、培养的人才数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53所各类高校,中科院成都分院等国有独立科研机构108家,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等国家级研发平台67个,这些高水平的院校和研究机构都坐落在成都。

  因此,如何吸引在蓉的师生及科研人员留下来创业,如何吸引“蓉漂”和“海归”加入创业大军,成为成都近年来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2015年,成都发布了《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15—2025年)》,努力将成都打造为各类创业人才实现梦想的首选地。

  如今,在成都求学的大学生从进入校园开始就有无限接触创业的可能:按照《行动计划》,在蓉高校将结合自身情况开设创业课程,设立创业俱乐部,引导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设立大学生创业天使投资基金,引导青年大学生到孵化载体创新创业,培育大学生创业先锋;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不仅不再被视作“不务正业”,反而其相关的实践成绩可以计入学分。

  而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来说,获得科研成果的自主支配权则是激励他们创业最强的“催化剂”。根据2014年出台的《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在蓉协同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高校科技成果的处置权和收益权下放给了大学里的学者。而在此之前,教授们的发明专利要归学校所有,影响了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按照成都十条,高校院所两年内无正当理由未实施转化的科技成果,可由成果完成人或团队通过与单位协商自行运用实施。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可按不少于70%的比例,用于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员和为科技成果转化做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成都市科技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措施的实施让在成都的科研人员很有干劲,因为只要潜心研发,就有投入实际与获得收益的可能。

  另外,面对庞大的海归人才队伍,成都市联合四川大学等高校设立“海内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基金”,探索建立“企业提需求、高校出编制、政府给支持”的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模式,为海归人员来蓉创业解决资金、场地、政策、家庭及个人生活的问题,免除后顾之忧。

  群英荟萃的背后,总是少不了有利于创业的各种软硬力量的支撑。

  平台开阔,“众创”“孵化”提供空间

  采访中,记者遇到了一家叫博耐尔的手游公司。两位创始人此前分别在北京、上海创过业,如今选择成都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成本,而场地费用就是重要因素之一。

  “现在公司有312平方米的办公场地,软件园第一年免去了200平方米的房租,按每平方米每月40元计算,加上物业,每年场地上的支出约7万多元钱。而北京房租的起步价是每平方米每月约180元,同样的面积一年需要60多万元。”

  在前天府软件园创业场负责人周江眼里,博耐尔团队考虑的正是不少小公司起步时都会在意的问题。为了优化创业土壤,他把所在的天府软件园改成了一个叫“创业场”的孵化器。

  “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这群人聚在一起一定会有化学反应。”周江强调,所有能申请到的场所都被他申请过来,哪怕仅能摆下一张桌子的地方,只要免费提供给创业者们,就能替起步阶段的小团队解决最头疼的办公场所问题。

  除了天府软件园,天府生命科技园、移动互联网大厦、国家信息安全孵化器、红星路35号等一批成都的专业孵化器正不断完善发展。根据《行动计划》,成都市还将强化创新型孵化器建设,大力发展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

  西南交通大学创客中心、成都创客坊、十分咖啡、蓉创茶馆、8号平台、成创空间……五花八门的名字背后,代表着各式各样的类型:有的是“孵化器+宿舍”,让工作生活两不误;有的是“孵化器+商业空间”、“孵化器+创投”,为创客们研发、运营、投资等各种环节实现无缝对接。

  为了加强与国内其他城市甚至国外的互动交流,成都积极引进光谷咖啡等国内外知名孵化机构,探索在美国硅谷、北京、深圳等创新创业活跃地区建设孵化载体,吸引各类人才在成都注册企业并进行异地孵化。在创业方面,成都依旧保持着开阔的视野与开放的胸襟。

  从2014年确立13个创新驱动发展试点示范区,到2015年认定西南交大创客空间等10家创新型孵化器为首批“成都市众创空间”,成都市已建成各类创新创业载体122家,面积达到1150万平方米。

  众多的孵化器和创客空间为成都的创业者们提供了平台,解决了场地问题。仅天府软件园创业场,每天都有100多个“草根”创业故事上演。在这样的广阔空间里,创业者们的科技成果孵化和小微企业培育能力显著增强,同时也越来越吸引投资者的关注。

  “我最开始每周都要寻求投资人,后来,基本所有有名的投资机构都来了,供需见面的频率越来越高,我就干脆不忙活这个了。”回忆起两三年前的场景,周江清楚地记得当时还需要请求人家来看项目,而在最近两三年,国内知名的投资公司接踵而至。

  融资便利,多种杠杆撬动资金

  在企业的成长发展过程中,“钱从哪里来”往往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

  为了解决创业者们的资金问题,成都按照《行动计划》五年路线图,围绕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构建“创业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多层次创业融资服务体系。在提供资金援助时,成都不是采用“有多少直接给多少”的办法,而是选择盘活资金,甚至用少量资金撬动巨额资金。

  成都广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广电硬件设备的科技型企业。在电信、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后,它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期,但在资金方面却遇到了难题。正在一筹莫展之际,成都市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科创通”旗下的“科创贷”项目主管主动找到广达,表示愿意为其提供融资帮助。

  “科创贷”是成都市科技局和相关商业银行共同创设的信贷产品,政府与银行共建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向成都市有需求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这个项目能让政府帮助企业先创业、后补贴,与过去直接补贴的方式有很大不同。

  “直接以现金的方式对企业进行扶持,这种扶持有效,但资金放大效果并不明显。”“科创贷”项目负责人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

  政府大概能为广达提供15万元的资金支持,如果直接给广达15万元,那么可用资金就只有那么多,效果有限。而“科创贷”项目通过政府资金为企业增信后,银行给广达1000万元的贷款。由于广达没有抵押物,银行会上浮30%的利率,上浮的利息由成都市科技局补贴,刚好也在15万元左右。同样是15万元,撬动的资金量级却相差甚远。

  目前,成都市已出资1.2亿元分别与成都银行、交行四川省分行、民生银行成都分行、光大银行成都分行、华夏银行成都分行、农行四川省分行等6家银行合作,创新推出信贷规模达19.6亿元的“科创贷”债权融资产品。截至今年6月,“科创贷”累计向85家企业顺利贷款,贷款余额2.205亿元。

  除了颇具特点的“科创贷”,成都还设立2亿元创业天使投资引导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创业。同时推动创业企业在深交所、新三板交易所、川(藏)股权交易所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融资,对计划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分阶段给予50万元的支持。

  此外,成都市还联合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共建科技企业信用评价服务体系,实现科技资源与信贷资源的常态化、交互式对接;还通过建成全国领先的“盈创动力”梯形融资服务平台,探索适合创业企业各成长阶段不同需求的个性化服务模式,促进技术、资金等要素围绕创新创业活动实现高效配置。

  活动丰富,品牌项目备受关注

  “真有些一‘站’成名的意外,好像是给‘梦想帮’插上了一双提速的翅膀。”和记者说话的女孩叫黄裕心,是创业团队“梦想帮”的创始人。她告诉记者,自己的企业已收到多份投资意向函,包括盛大资本等机构也主动和他们对接,目前已获得200万元的种子期投资。而这一切都源自她参加的那场“创业天府·菁蓉汇”创业梦想秀。

  “‘创业天府·菁蓉汇’不仅让我们广为外界所知,还有一个关键的收获,就是专业的创业导师们,给了我们持续不断的创业辅导与建议,这让我们受益匪浅。”在黄裕心看来,此次首秀经历,让他们也在思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更好实现的问题。

  为了实现将成都建设成“创业之城、圆梦之都”的目标,成都市创办了“创业天府·菁蓉汇”活动,使之成为让梦想落地的具体途径。

  2月8日,在“创业天府·菁蓉汇”的启动仪式上,4家成都本地的草根创业团队进行创业项目的路演,6位全国重量级的投资人当场点评。对其中一家相当成熟的创业项目,在场两位投资人竟然“抢”了起来,当场表示要对该项目进行投资。

  截至目前,成都已举办“菁蓉汇”主体活动7场,32个创业项目进行了路演,共获得投资意向4.5亿余元,260多家创投机构和累计近15000名青年大学生及创业者参与活动;三期“创业天府·菁蓉训练营”,让成都不同创业阶段的121个创业团队、300多名创业者参加培训;已开展的20次“菁蓉创享会”活动,为3500余位创业者分享创业经验和创业政策。

  同时,成都还将积极承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创新中国DEMO CHINA等国际性、全国性创业活动,支持举办成都青年创业大赛、四川大学“创想汇”、电子科技大学“E计划”、西南交通大学“萌芽杯”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并利用西博会、欧洽会、海科会等会展平台开展创业交流,让各种品牌创业活动帮助原本默默无闻的创业团队“一站成名”。

  “菁蓉汇”等相关活动受到成都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近日,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出席了在成都天府新区举办的“创业天府·菁蓉汇”专场活动。

  黄新初表示,“下一步,我们将针对创业者在发展中的实际需求,加快形成更多注重实效的创业服务体系和创新支持政策,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和改革红利,让大众创业的力量蓬勃生长,让万众创新的活力持续迸发,早日将成都打造成为‘创意天堂、创客天下’”。

  唐良智在演讲中说道,“成都市委、市政府将以创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为己任,支持建立更多创业投资机构,加快打造‘创业之城,圆梦之都’”。

创业天府,从蓉出发
责编:柴逸扉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