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7月20日 星期一

“乡愁就在我的背包里”

——两岸诗人在闽共谈乡土创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7月20日   第 03 版)

  再一次来到福建,诗人郑愁予跟各位老友谈起“乡土”与“诗歌创作”,仍然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出生于山东,定居于台湾,年少时期辗转迁徙的经历让他对故土有着独特的情感,“我的乡愁就在我的背包里。”郑愁予说。

  2015“第十届海峡诗会——美丽乡村觅诗行”诗歌创作座谈会近日在福建省建宁县举行。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会,活动邀请了港澳台诗人郑愁予、简政珍、陈义芝、萧萧、辛牧以及大陆诗人舒婷、叶延滨和诗评家谢冕、孙绍振等50余位名家学者参会。来自两岸四地的嘉宾、诗人齐聚一堂,以诗会友,考察乡土,畅谈创作。

  谈及“乡土”,郑愁予仍然记得,1988年台湾刚刚“解严”不久,他立马到福建西北山区和沿海各地考察采风。

  “我从厦门的要塞看金门,也从金门的炮台看厦门,我看到了各种炮弹打过后的残败景象,人们把它当作历史保护了起来。”郑愁予说,如今炮弹成为了历史回忆,而非怨恨。

  “‘乡土’是海峡两岸诗人共同的人文情怀。”诗人叶延滨说,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两岸诗歌文化交流开始起步,台湾优秀的诗作让大陆感受到,乡土诗歌、田园风景原来可以是“疼痛的”乡愁。就像读余光中的诗,通过邮票、船票、海峡的意象,写出了一种“望乡之痛”,而这种情感引起了两岸文人“乡愁”的共鸣。

  诗评家、北大教授谢冕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两岸通讯还不通达,香港诗人犁青就在他的家里请了台湾诗人,通过电话跟内地诗人联系。“都说‘窄窄的台湾海峡’,但当时我们见面非常难,大家就通过电话来回交流诗歌。”

  “为什么当时台湾朋友从香港落马洲看到大陆的山,会感到神伤?因为家乡就在那里。”谢冕说,“我和台湾的朋友,从过去不能相见,到现在拥有兄弟般的情谊。这是时代的进步。”

  本届诗会在15日至17日举行,两岸诗人、学者围绕“现代诗:个人经验与乡土资源”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并进行诗歌朗诵和乡土采风。海峡诗会由台港文学选刊杂志社发起创立、福建省文联及其他相关单位主办,自2002年以来已举行10届。

  (据新华社福州电  记者黄鹏飞) 

中国女排夺冠
洪秀柱披战袍对阵“空心蔡”
“乡愁就在我的背包里”
摩托车中的“特斯拉”在台湾上市
香港人一年只买一次书?
“互联网+”为港青年带来机会
沈阳至马公包机航线开通
责编:任成琦 汪灵犀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