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7月18日 星期六

“铁哥们”与美国不再“心贴心”(国际观察)

本报记者 严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7月18日   第 03 版)

  据路透社报道,以色列负责核事物的部长施泰尼茨7月15日对伊核协议发出强烈抗议称,以色列就像童话故事中用手指着皇帝说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而这项协议就像“什么都没有”的“皇帝的新衣”。

  过去几个月,作为美国在中东地区最重要的两个盟友,以色列和沙特一直试图阻止伊核协议的达成,但终究没有成功。而美以、美沙之间曾深远影响中东地区局势的盟友关系,也在不期然间,变得不像过去那样牢不可破。

  

  盟友间的分歧

  如今,在中东地区,以色列和沙特等海湾国家,与它们的盟友美国,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分歧。

  日前刚刚画上句号的伊核谈判就是一个例子:一边奥巴马政府正为来之不易的协议松一口气,另一边以色列和沙特却显得坐立不安。

  伊核协议签署当天,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就公开大唱反调,发表声明称这项协议是“令人震惊的历史性错误”,并表示“以色列不受这项与伊朗达成的协议约束”。另据报道,沙特也对协议感到忧心忡忡,有政府官员认为,该协议让步太多,将使中东地区“更危险”。

  事实上,自美国推进伊核谈判以来,类似来自以色列和沙特的反对声音就始终不绝于耳。而此前,在也门冲突中,沙特与美国同样暴露出意见不合的尴尬。

  3月26日,就在伊核谈判达成框架性协议的前几天,沙特组织多国联军对邻国也门的胡塞武装发动空袭,中东乱局再起硝烟。而这并不是急于退出这滩泥潭的美国所乐见的。

  对于沙特联军持续至今的空袭,美国除了提供情报支持之外,并未给予更多实质性的帮助。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贝尔纳黛特·米汉很早就对沙特停止在也门境内的空袭行为表示欢迎。

  沙特似乎也并不完全信任他的盟友。路透社援引美国政府官员的消息称,虽然早在空袭之前数周,沙特就已经告知美方称正考虑对也门反政府武装采取行动,但直到空袭发动前,才把行动的具体细节通报美方。

  此外,旷日持久的全球能源价格下跌,也让美国意识到,即使在石油政策上,盟友沙特也不再那么“听话”。沙特甚至不惜打破过去几十年的传统,不限制原油生产,任由油价大幅下跌。分析人士指出,沙特此举正是为了扼杀美国这个竞争对手。

  谁在破坏信任

  “以色列、沙特与美国的意见分歧其实一直存在,只是如今随着伊核谈判协议的签署而更加公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李伟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分析指出,分歧的背后是这些“铁哥们”与美国对各自利益的考量。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研究员迪娜·埃斯凡迪亚里等日前在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上撰文称,伊核协议的达成,会让伊朗在该地区拥有更大影响力,“进而降低华盛顿为海湾盟友和以色列赴汤蹈火的可能性”。

  事实上,美国整体战略调整后,战略重心转向亚太的态势越来越明显。李伟建指出,随着相对实力的下降,美国目前已无法做到在全世界布局,不得不从中东收缩,也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一直罩着这些中东的“铁哥们”。

  而对以色列和沙特等海湾国家来说,摆在眼前的是最为实际的担忧:伊核协议达成,美伊关系改善,伊朗作为地区大国的角色随之突出,这很有可能给它们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和安全造成威胁。

  “近年来,奥巴马政府在中东地区的政策有所调整,不再如小布什政府时期那样力挺亲美国家而与反美国家完全作对,如对于伊朗,就由过去的简单遏制转变为遏制加接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田文林认为,以色列、沙特并不愿看到美国的这种政策转变,它们逐渐感觉到因自身重要性下降而导致的“失宠”,进而对美国这个盟友的诸多政策产生了担心和不满。

  当然,分歧的根源还在于中东盟友更为深层的担忧,尤其是在目睹了中东持久的混乱之后,它们对美国可靠性的质疑以及对自身政权稳定性的忧虑不可避免。

  事实上,早在“阿拉伯之春”时,沙特的举动就将这种担忧表露无遗。2011年3月,沙特就采取了军事策略,筑成一道防波堤,试图将肆虐该地区的政治风暴挡在本国的大门之外。而随着所谓的“民主觉醒”在一个又一个国家失败,中东出现乱局,以色列和沙特等海湾国家能否真正置身事外,谁都没法保证。

  裂痕难以弥合

  信任的裂痕已经存在,要想弥合并不简单。分析普遍认为,虽然是亲密盟友,但以色列、沙特与美国之间的口水战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而这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最为典型的口水战莫过于今年3月,内塔尼亚胡站在美国众议院会议厅里,强势表态伊核协议是“非常非常坏的协议,不如不签”;而受到攻击的奥巴马则在白宫公开反击称这一说辞“毫无新意”。

  “未来,以色列、沙特等海湾国家与美国的盟友关系不会轻易破裂,但是双方之间的热忱度将根据利益的需要有所改变,以色列和沙特等在对美国的战略转变产生情绪性反弹之后,也会逐渐适应现实,进而调整相应的政策。”李伟建说。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也认为,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对美国的结构性依赖不会改变,但这两个国家互相之间将走得更近,并合力干预美国内政。与此同时,它们也将进一步加强与欧盟、俄罗斯等第三方之间的交往,不再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到美国这个篮子里。

  这样的行动已经开始。据《华尔街日报》7月7日报道,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称,已经与沙特公共投资基金签署了一份承诺书,沙特将向俄罗斯最多投资100亿美元。沙特专家认为,这一合作的意义重大,“有助于沙特实现战略投资目标多元化”。

  如今,美国也注意到了这种趋势。如何安抚盟友情绪,已成为摆在美国政府眼前的问题。路透社报道,美国国防部长卡特下周将赴沙特和以色列等国家进行游说,目的正是化解两位老盟友的担忧。然而,曾经的亲密盟友要想重拾信任,和好如初,似乎已不再那么容易。

俄罗斯难接北约“橄榄枝”
“铁哥们”与美国不再“心贴心”(国际观察)
克罗地亚举办国际民间歌舞节
行政裁决答辩通知书送达公告
公告
宁波海事法院变卖公告
责编:严瑜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