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买了奥克兰39.5%的房子。”新西兰主流英文报纸《先驱报》7月11日这则房产报道在华人圈里乃至主流社会里迅速发酵。这篇报道是现实的真实反映,还是政治炒作?记者采访当地华侨与房产中介,为您揭示这则报道背后的故事。
工党的爆料
《谁买了奥克兰的房子?》记者在英文《先驱报》网站上看到的标题是这样写的。
这篇来自工党的爆料由一家匿名房产公司的资料作为证据支撑。数据显示,该公司2至4月份所销售的4000套房产中,仅中国人就购买了39.5%,或占了整体市场交易量的近1/4。然而,根据2013年人口普查数据,华裔永久居民或公民在奥克兰的人口比例仅占到9%。
同样,在销售数据中,中国买家的比例随着房屋价格的上升而增长,在超过100万纽币的房屋交易中,中国买家竟占了50%。类似的趋势也出现在购房者的名字比较中:在奥克兰20个最常见名字中,中国人的名字约占8个,但在房市排名前20的名字中,有19个都是中国名字。
工党爆料的逻辑非常明晰:奥克兰华裔居民只占9%,不可能买入39.5%的房产。中国人的姓氏在奥克兰常见的有8个,多出的那11个肯定是新西兰非永久居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先驱报》这篇文章持续发酵之际,一位业内人士再爆猛料:“5月份,中国买家买了奥克兰90%的房子”。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房地产界业内人士对《先驱报》说,过去18个月以来,中国买家购买奥克兰房产的趋势愈演愈烈,“在中国人的竞争下,新西兰人、南非人、英国人已经被挤出市场。中国买家在市场上抢购到房屋后转天就会出租。”
或另有政治目的
“房价确实涨得很凶,跟北京2009年感觉很像。”移民新西兰两年的袁博最近正在看奥克兰的房子。他现在住在基督城,最近想搬去奥克兰住。“基督城的房价涨了20%,奥克兰大约涨了40%。”
看了《先驱报》的报道,大多数人觉得并不可信。“仅仅拿一个房屋中介的数据,而且是几千套,从统计学上讲根本反映不出事实。”袁博说“而且还匿名,不知是真是假。”
从英文《先驱报》提供的图表来看,购房主力位居第一的,当属欧洲人,占40.7%,中国买家只排第二。
“从近两年看,中国买家确实在增多。”在新西兰生活18年左右的地产中介朱先生谈及自己的感受。“其他国家的人购买力确实不如中国人,但中国买家是不是购房主力,还需要全面的数据。”
袁博的质疑也被新西兰建设和住房部长尼克·史密斯认同,他认为姓氏只能大致体现购买者特征,无法表明购买者身份,因此就无法证明购买行为是境外投资。
“工党为了引起主流社会对它的支持,抛出一些观点,从政治上看是容易理解的。”朱先生更倾向于政治因素观点来解释这种现象。
新西兰最为活跃的华人网站“天维网”就“华人炒房论”引起争论。天维网通过网站和微信调查得到的数据显示,超过61%的人认为房价高企与中国人有关。近半数的人认为工党这份数据有明显对华歧视,35%的人认为没有歧视。
《先驱报》对中国买家李的采访也登上了显要位置。“为什么你(新西兰人)宁愿每天花费100纽币喝啤酒也不去买房?”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买房者的心态。
华人不应背黑锅
事件的持续发酵,以及工党文章的特定指向已经引发种族冲突的担忧。当年石油危机冲击新西兰时,就有很多人因经济问题而谴责太平洋岛国族裔。
“既然引发主流媒体的报道,可能会对华人形象产生不利影响。华人确实对新西兰有贡献,但负面的报道会让人忘记它的贡献。”虽然,新西兰提倡多元文化,朱先生还是隐隐有些担忧。
一些房产中介表示,华人买家确实在奥克兰房产市场“存在感”较强。但如果把一些责任推给某个种族并不可取。
主要房地产中介“巴富特与汤普森”估计,亚裔非新西兰居民买家在奥克兰市场上大约占5%至8%。
新西兰政府已经开始有官员出来灭火。种族关系委员会委员Devoy对工党提出批评,“弱化复杂的经济问题,却把问题归咎于某一种族,这总是令人失望的。”她指出,华人应该受到公平对待,而不应该背经济问题黑锅。
“今年10月起新政实施后,这种言论可能会消失。”袁博说。因为新西兰政府已经出台规定,要求房屋买家从10月份起,提供新西兰税务号码和银行账户,“这会对奥克兰房产市场海外投资的介入程度有更清晰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