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7月15日 星期三

土耳其记者亲历新疆斋月

本报记者 李亚楠/文 张雷/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7月15日   第 04 版)

  开斋前,简可(左二)、萨迪(左一)和迈赫迈特力一家人一同祈祷。

  简可与白大寺伊玛目阿不都热合曼·尼牙孜交谈。

  简可(中)和萨迪(左)听迈赫迈特力讲新疆斋月风俗。

  居住在新疆乌鲁木齐的迈赫迈特力是一名虔诚的穆斯林,退休前是一名货车司机。7月11日,他邀请两位土耳其籍记者简可和萨迪到家里做客,体验新疆维吾尔族穆斯林的斋月生活。开斋前,简可和迈赫迈特力一同祈祷,还交流新疆当地的斋月风俗。新疆特色浓郁的美食、主人待客的热情,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两天前,简可还探访了位于乌鲁木齐繁华地段的白大寺,在那里查阅经文,与阿訇交谈,看着人们准备开斋饭。吾甫尔·吾拉音是白大寺宣礼员,每天天没亮就要起床,召唤附近的穆斯林群众前来做晨礼。

  眼珠上布满血丝的吾甫尔·吾拉音告诉简可和萨迪,斋月里从早到晚要做5场礼拜,除了5次礼拜前的召唤工作,每次做完礼拜,他还要与其他工作人员一起清理现场,为下一场礼拜做准备,一直要工作到午夜,每天要工作近20个小时,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虽然很辛苦,但能为那么多穆斯林群众服务,他感到高兴和自豪。

  阿不都热合曼·尼牙孜是白大寺伊玛目,每天5场礼拜,他要为数千名穆斯林诵经、讲经。

  他说,清真寺的各项工作由寺管会负责管理,斋月前夕,政府会专门安排宗教人士体检,帮助清真寺做好斋月安全、消防、卫生防疫工作。斋月期间,清真寺工作人员有35人,大家按照分工有序工作,为前来做礼拜的各族穆斯林群众服务。

  斋月里,每天除了5场礼拜,白大寺晚上还要为不回家开斋的数百名穆斯林群众准备斋饭。除了寺里的工作人员,附近的穆斯林群众也过来帮忙,做斋饭的一部分米面油菜也是穆斯林群众送来的,充分体现了民族团结和宗教和睦。

  简可和萨迪还遇到了62岁的祖热木·阿布都热依木老人,退休在家的她进入斋月后,每天除了凌晨5点之后不再进食喝水,到晚上10点20分才可以吃饭之外,生活几乎没有变化。

  老人有4个女儿,3个女儿已经出嫁,她们都选择了封斋,小女儿在新疆人民医院负责翻译,主要为南疆来的病人和医生之间沟通病情和医嘱。

  在她家里,并非所有成员都必须封斋。祖热木·阿布都热依木说,小女儿工作的医院病人比较多,一天下来,说得口干舌燥。看到女儿很辛苦的样子,她就劝导小女儿不用封斋。

  祖热木·阿布都热依木说,她尊重女儿们的选择,封斋不封斋,是她们的自由。周边的邻居也非常理解她们,就算她封斋,白天大家还是和以往一样聊天。

  她还说,在斋月里免费给其他穆斯林群众或者生病的、离家出远门的过客提供食物,是教义中倡导的,所以大家在斋月中都比平时更愿意帮助周围需要帮助的人。她的弟媳妇是汉族,嫁给她弟弟后生下两个孩子,弟弟去世后家境比较贫困,所以她经常接济弟媳妇家里。

  萨迪说,他离开土耳其时间比较久了,很想念斋月的气氛,正好在乌鲁木齐感受一下:“和我的国家一模一样,在家里开斋、吃饭、聊天,清真寺的活动也和我们土耳其一样。”

  “在新疆的日子让我想起我的国家。”简可表示,他希望能体验更多当地人的生活,记录下新疆穆斯林信众们的斋月生活。

电商风头强劲
开创我国戏剧事业新生面
中欧建交40周年健身气功周开幕
反对菲推进南海问题仲裁程序
2015世界大运会闭幕
土耳其记者亲历新疆斋月
国家大剧院“牵手”卡内基音乐厅
上海首查害虫贝克剑线虫
责编:任涛 彭训文 邮箱:peoplehw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