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7月15日 星期三

伊核协议实现“三赢”(望海楼)

沈丁立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7月15日   第 01 版)

  经过近10年的艰苦谈判,关于伊朗核问题的“6+1”会谈终于达成了历史性协议。这是难得的三赢:谈判的双方都赢,国际社会也赢。

  伊朗发展核能有地缘战略的背景。由于中东地区个别国家事实上已经取得核武能力,这一地区的战略平衡早已偏移。包括伊朗在内的一些国家断续有过发展核能力的念想甚至行动。伊朗先前的国王考虑过多种核选择,今日伊朗也不乏关于核威慑的战略思考。

  因此,当伊朗发展秘密核计划的消息于2002年首次传出,国际社会要求伊朗接受核查并予以澄清的要求就不绝于耳。伊朗几经推诿还是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核查,但始终未达国际原子能机构所要求的透彻程度。因此,联合国安理会几度出场,对伊朗不予充分合作的行为予以制裁。美国和欧盟更是以能源以及金融制裁为威胁,并对其他继续与伊朗开展相关经贸联系的国家进行连带制裁。

  即便如此,伊朗仍未屈服。在伊核问题日陷僵局之时,军事制裁显然不是解决伊朗核问题的选择。不仅美国已被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两场战争严重牵制,而且对伊朗动武也不会阻止伊朗核计划前行,只会造成中东地区更为严重的动荡。因此寻求妥协,取得各方利益的最大交集,就是关于合作解决伊核问题的政治目标。

  根据目前透露的伊核问题全面协议,伊朗承诺在未来十年大幅削减其自主核燃料循环能力,减少核材料生产。伊朗不仅将显著减少铀浓缩,并且保证不寻求钚发展。伊朗还承诺扩大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允许对其进行更为严密的安全保障。伊朗因此获得有限发展民用核能的权利,而非像朝核问题那样——美国坚持不允许朝鲜有任何民用核能力,以防后者以民用计划掩护军用核计划。

  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这场关于伊核问题的谈判中并未实现最高目标:伊朗完全放弃铀浓缩甚至放弃民用发电。美国国内反对派的最大担心是,十年后伊朗将结束目前所受到的核限制,而可能扩大铀浓缩甚至钚生产,从而伊核问题将复活升温。这种理论假设并非绝无可能,但如果美国为了追求对它更为理想的结果而拒绝相互妥协,伊核问题即刻升级为新版的朝核问题也不是没有可能,那可是美国更难对付的前景。

  外交,就是关于妥协的艺术。各个相关利益方审时度势,互谅互解,交换利益,寻求体系利益的最大化,这是阶段性解决伊核问题的明智之举。十多年来,伊朗核谈判的其他六方都付出了重大努力。我国坚持伊核问题的政治解决,主张各方相互尊重,寻求利益平衡,多次为突破谈判僵局做出了显著贡献。

  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有个十年框架,这为中东和平争取到宝贵时间。为使伊核问题不再复发,各方还有许多基础工作要做。不仅中东无核武器化议题要摆上桌面,中东各方的正当生存与发展权利都应得到普遍尊重。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国际核政治与我国国家安全研究”的成果)

李克强会见南非副总统
二战中的中国:与世界并肩作战(二战中的中国贡献③)
央企“一带一路”路线图发布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交付
重走茶叶之路
伊核协议实现“三赢”(望海楼)
中移动4G客户达1.9亿户
国内首个足球运动系成立
上半年电影票房逾200亿
伊核问题全面协议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