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7月14日 星期二

中国共产党:抗战的中流砥柱(二战中的中国贡献②)

本报记者 严冰 刘少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7月14日   第 01 版)

  7月7日,《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主题展览在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幕,展示了中华儿女英勇抗战的历史。其中,中国共产党起到的中流砥柱作用,格外引人注目。当我们回望时,不能遗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为全民族抗战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最先举起的旗帜:

  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如同中流砥柱挺立在潮流的最前方,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首先带来的是一种觉醒,一种奋起抗争的民族意识。

  面对侵略,中国共产党迅速发起抗战号召,早早举起抗战旗帜。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仅两天后,中共中央就在9月20日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9月22日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9月30日发表《为日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1932年4月,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对日宣战。

  除了号召,还有行动。历史不容忘记,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诸多著名战役,在取得重大抗战成果的同时,鼓舞了全国人民的信心。历史同样不容忘记,中国共产党在各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消灭大量日伪军的同时,吸引着神州上下的先进青年们踊跃投奔革命圣地。

  敌后战场的硝烟:

  从游击战到论持久战

  如同中流砥柱稳稳扎在急流中间,千磨万击岿然不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带来的是比金子更可贵的信心。无论是灵活的游击战,还是抱有必胜信念的“论持久战”,都经历了历史的考验。

  抗日战场上,既有来自正面战场的贡献,也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敌后战场奋力拼杀的功劳。

  “敌后战场牵制了大量敌人,减轻了对正面战场的压力,成为促使国民党抗战到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抗日战争的坚持和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卢毅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抗战胜利的重要贡献之一。

  在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贺新城看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把战争从壕沟里解放了出来”。战后日本解密的档案记载,日军在中国关内战场伤亡人数在140万左右,而当年,延安总部宣布解放区战场共消灭日军52万人,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发挥的作用可见一斑。

  硝烟中,中国共产党提出持久战战略。历史证明,“亡国论”和“速胜论”不堪一击,以广大民众为基础的持久战,最终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胜利。

  伟大的统一战线:

  凝聚中华民族的抗日力量

  只有中流砥柱,才能将一切可能的力量团结、凝聚起来。中国共产党所凝聚的抗日力量,构成了坚不可摧的统一战线。

  回望历史,更能清晰地看到人民的力量。“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解放区能在严酷的战斗条件下得到大发展,从根本上讲是人民战争的胜利。”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少将认为。许多抗日英雄,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民。“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左权、彭雪枫……这些荡气回肠的事例和熠熠生辉的名字,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与人民的胜利融合在一起,铸就了无数战争史诗。

  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建立各种形式的抗日统一战线,并主导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七七事变”之后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侵略。

  历史学家们总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说,中国共产党团结了一切可能团结的抗日力量,直到取得全民族抗战胜利。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凝聚人民的力量,成为了抗战的中流砥柱。这一经验,这一传统,从那时开始,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中国共产党:抗战的中流砥柱(二战中的中国贡献②)
进出口总值11.53万亿元
俞正声会见台湾少数民族参访团
张高丽会见新西兰副总理
军民同心 无往不胜(图文互动)
中国观点为世界注入强劲动力(望海楼)
“天河二号”获国际超算五连冠
中国最北高铁全线试运行
我新能源汽车累产近2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