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7月11日 星期六

大事小情如实记录 时长已超世界纪录

长沙老人75年日记浓缩家国新变(人物聚焦)

胡媛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7月11日   第 05 版)

  几十本日记,记录了黎树祥一路走来的人生点点滴滴。
  陈 飞摄

  75年在生命长河里是一个悠长的时间跨度,但对家住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屯渡街道嘉雨社区的八旬老人黎树祥来说,75年的岁月就浓缩在笔耕不辍的85本厚厚日记里。

  从10岁记录第一篇日记开始,那些或已泛黄或还簇新的纸页,重现了抗战时期大多数国民的真实生活,也记录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黎树祥求学、参军、转业以及离休后乐享晚年的个人经历,更在这每日一记中清晰重现,宛若一本人生自传。

  小学生笔墨记下抗战生活

  “这哪是日记,简直就是一部精装系列丛书!”几乎每个走进黎树祥书房的人,都会对书柜上整齐排列的日记本感到惊叹。黎树祥甚至为日记制作了统一的书脊——用端庄正楷写上了“正松日记”四个小字,还编注有年序,“正松”则是他的别名。

  “我写的第一篇日记是1941年9月8日,那年才10岁。”虽然距离年代久远,但黎老仍记忆犹新,当时他就读于长沙县私立斐光小学五年级,按照老师布置第一次写日记。

  此后,黎树祥一发不可收拾,坚持每日一记。直到1944年因条件不允许,才暂时搁笔。这期间恰是抗日战争时期,他的日记也真实记录下当时国民的生活实景。在1941年9月20日的日记里他写道,日军首次进入长沙县境内,刚到学校,就碰上日军飞机轰炸,有人大喊,“同学们赶快躲起来,不要有响声。”而这,也是他的第一篇“战争日记”。

  抗日战争结束后,直到1948年1月黎树祥才再次记起日记,这回他再没有停下笔。解放前积极投身革命洪流、参与学生运动;解放后在部队连续工作27年,多次立功受奖;40多岁时转业到长沙自行车厂,一直干到离休。几十年来,黎树祥用日记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岁月。

  城市变迁日日记录其中

  “改革开放以后,日记里的新词汇、居民乐享的新生活越来越多。”黎树祥翻开一篇篇日记介绍,上世纪80年代,购置洗衣机、买彩电,都是值得写进日记里的大事;到了90年代,装家用电话、购房甚至涉足股市,也都能在日记里找到印证。“进入21世纪,生活更可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对于生活了一辈子的长沙,黎老更是满腔热爱,笔墨没少涉及城市新变、街头新景。五一大道通车、一条条跨湘江大桥和过江隧道建成、梅溪湖亮相,黎老都饱含深情地写进日记。“去年4月29日,长沙地铁试运行的第一天,我特意去体验了一番,回来就写下了这篇日记。”翻开本子,黎老禁不住念诵起来:“地铁开通,这是长沙市民久盼的一件大喜事呀,下午我去体育新城游泳,就是坐新地铁去的,途中只用了4分钟、两站路,眨眼就到了。”

  75年笔耕不辍,如今黎老的日记已经超过1300万字。“我的日记如今还有电子档案咧!”黎老骄傲地打开电脑向记者展示,从2008年起至今,他精选了近200万字的日记录入到电脑中,且大多是自己动手完成。

  10年前,黎树祥曾为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活过84岁,写日记70年以上,超过当时世界上最长日记人美国人罗布·艾利斯创下的纪录。如今老人已经完成这个目标,但写日记的热情丝毫未减:“只要拿得动笔,就会一直记下去。”

  (据《长沙晚报》) 

260万吨“坝上蔬菜”暑期进京(事件新闻)
宽带提速降费难在哪儿(时事点评)
新闻点击
“泰山”10岁啦!(焦点瞬间)
长沙老人75年日记浓缩家国新变(人物聚焦)
责编:宦佳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