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教学工作有苦有甜,有笑有泪,每一位被派到海外任教的汉语老师,心中都会有许多故事。当我独自拖着重重的行李箱踏上前往意大利布雷西亚的火车时,送行的米兰孔子学院同事们的身影渐渐远去,孤独开始像一颗打开的烟雾弹,弥漫着我的心。
米兰圣心天主教大学是一所私立大学,有5个校区,布雷西亚校区即是其中之一。学生大多来自教养严格的天主教家庭。我教授的汉语课是学校开设的众多选修课中的一门。虽然是选修课,但课时量很大,经常要一次连着上好几个小时。我担心这么长的上课时间很难让学生一直保持兴奋和注意力集中,所以就尽量把综合文化课和语文课穿插安排。如果头三节课是语法和练习课,那么后两节我们就讲中华文化,跟他们一起写写汉字,讲几个成语故事,或者播放一段中华历史文化的短片,学生们兴趣盎然。
对于外国汉语学习者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用到汉字的机会,所以汉字一直是最难的一个环节。我调动之前学过的汉字知识,在备课时争取把每一个汉字的起源和部首结构了然于心,再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像讲故事一样讲给学生。比如强盗的盗,上次下皿,像一个留着大胡子的人对着煮肉的锅,想把肉锅抢走;羡慕的羡,上羊下次,像人对着烤熟的羊肉流口水,很想吃那块羊肉。学生们听了哈哈大笑,印象深刻。每节课后,我会把新学的汉字做一次部首归类或者形近字归类,帮助他们温故知新。渐渐地,学生对汉字的兴趣越来越浓。要把枯燥的汉字知识讲得生动有趣,要求老师具备扎实的汉字基本功,对此我深有同感。每天汉语课结束前的20分钟,是固定的写汉字时间。在淡淡的午后阳光下,教室里一片静谧,金发碧眼的洋学生们在悠扬的中国扬琴声中一笔一划认真练习,那场面真令人感动。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我慢慢摸索出一些更加符合意大利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比如意大利人性格热情外向,爱聊天,爱表达,学生们非常喜欢回答问题,常常出现一个问题全班抢着回答的场面。因此我常常采用提问式教学法,多提问,多给学生开口的机会。比如,周一要学习“隐私问题不能问”这节课,一上课我就问大家:你们周末过得怎么样?出去玩了吗?跟谁去的?哦,跟男朋友去的。男朋友工作了吗?他挣多少工资?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是隐私!”在一片争先恐后的回答声中,我们顺利地引入了当天的主题。在生词讲授环节,这种提问式教学就更有用了。在讲解完“算(是)”的用法后,我开始询问学生:你这次考了多少分,你觉得怎么样?今天冷不冷?你的衣服多少钱?你觉得便宜吗?布雷西亚哪家饭馆的菜最好吃?学生们踊跃回答,有的说:“我考了80分,算是不错。”有的说:“我的衣服100元,不算便宜。”
渐渐地,我和学生越来越熟悉,我们的合作也越来越默契,学生们越来越爱跟我聊天。有一次,几个学生问我:“刘老师,为什么你总是那么高兴?”我回答:“因为我见到你们就开心啊!”学生们认真地想了想说:“我们觉得你真的爱你的工作。”
是啊,作为一名教师,能够在海外教授汉语,传播中华文化,我有着庄严地使命感和崇高的自豪感。而支持着我在异国他乡奋斗的动力,就是故土和亲人。鸿雁飞得再高,低头就能望见草原;鱼儿游得再远,托着它的是浪涛。祖国是强大后盾,它托着我们飞得更高,游得更远。
(本文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