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7月03日 星期五

世界侨商总部聚集区 世界华商中心 世界侨商创新中心

三大侨商中心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聂传清 吕文宝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7月03日   第 11 版)

  世界华商中心效果图

  《加快西部地区转型发展,推进“世界侨商创新中心”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
  袁德祥摄

  世界侨商总部基地鸟瞰图

  2010年10月28日,中国首个以集中展示和提升华侨华人整体实力和形象为目标的“世界华商中心”在CBD揭牌。2011年11月25日,北京市侨办和通州区政府签署协议,决定在通州合作设立“世界侨商总部聚集区”,吸引海内外侨商、跨国公司落户通州。2014年11月17日,北京市侨办与石景山区政府、首钢总公司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计划在首钢老厂区打造“世界侨商创新中心”,为海外侨商搭建投资创业平台。

  如今,在素有“中华第一街”美誉的长安街上,“世界侨商总部聚集区”,“世界华商中心”,与“世界侨商创新中心”三大侨商中心蓄势待发,成为北京城市建设的靓丽名牌。在国家发展和首都建设的新形势下,短短五年时间里,北京市政府服务海外侨商的三个重点项目纷纷落地,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坚实力量。三次成功的“握手”,为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华商企业的转型和首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三大中心添“侨味”

  近年来,“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成为区域发展中的热词。发展“世界侨商创新中心”、“世界华商中心”与“世界侨商总部聚集区”三大侨商中心的发展规划既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为侨服务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双赢的创新之举。作为北京市政府服务海外侨商的三个重点项目,三大侨商中心以引进海外侨界的优质项目、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作为目标,在五年时间里不断成长壮大。

  作为三大侨商中心的先行者,中国首个以集中展示和提升华侨华人整体实力和形象为目标的“世界华商中心”2010年在北京CBD揭牌。从挂牌开始,这里就吸引了侨商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目光。

  “世界华商中心”位于北京CBD核心区,占地约1.64公顷,规划地上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94亿元人民币。据正大侨商地产有限公司副总裁柴庆介绍,“世界华商中心大厦”暨“正大集团总部大厦”CBD赤子之心双子塔钢结构工程施工已于今年3月份全面启动,预计2018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大厦落成后,将成为北京新的“侨味”地标性建筑。据悉,“世界华商中心”由中国国务院侨办、北京市侨办和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共同推进建设,计划吸引世界华商500强企业进驻该区域,让这里成为世界华商的总部基地。

  为深入推进北京城市建设战略布局,北京市委在2011年提出要“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借助国际国内资源,尽快形成与首都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北京市委也特别指出,侨务部门在营造良好环境的同时,需要引进高端人才、优质项目和先进技术,服务首都发展。为了响应号召,建立“世界侨商总部聚集区”的规划应运而生。

  据悉,“世界侨商总部聚集区”位于通州区,由“世界侨商总部基地”和“世界侨商产业园”两部分构成。其中以大型企业总部和跨国公司区域总部为主体的世界侨商总部基地将落户运河核心区,以新能源、高端制造为主导产业的世界侨商产业园区将落户通州经济开发区南区。“世界侨商总部基地”占地11.56公顷,地上总建筑面积39.56万平方米,预计项目总投资80亿元。“世界侨商总部聚集区”是市侨办和通州区共同建设的重点项目,项目建成后,将重点引入海外知名侨资企业总部和跨国公司区域总部,将侨商总部聚集区建设成为首都城市副中心的一颗明珠,为华商青年企业家提供实现梦想的新平台。

  为了深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加快西部地区转型发展”工作部署,充分调动海外侨务资源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北京市侨办、石景山区政府和首钢总公司在2014年共同推动了“世界侨商创新中心”又一重点项目。

  “世界侨商创新中心”核心区位于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据首钢总公司园区开发部招商政策处处长孟泽轩介绍,“世界侨商创新中心”产业内容有5个建议方向,包括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培育以及配套服务产业。他表示,在未来,“世界侨商创新中心”将发挥聚焦效应,促进更多优质侨务资源聚集“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并积极带动石景山范围内的西长安街沿线发展布局,加快北京西部地区转型发展进程。

  区位明显 政策给力

  与其他传统项目相比,三大侨商中心的建设有着无可比拟的区位和政策优势,也因此受到海内外华侨华人的关注。首先,推动三大侨商中心建设是北京市政府侨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调动海外侨务资源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因此,在三大侨商中心的发展过程中,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扶持对侨商和侨企而言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以“世界侨商总部聚集区”为例,聚集区内的项目和企业将享受国家和北京市优惠政策以及通州区扶植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作为世界侨商总部聚集区的主要运营单位代表,富华置地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涛介绍说:“作为侨资企业,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来自侨办的支持和帮助,从拿地到规划、从开工到建设,侨办都给侨企提供了便利的平台。”他指出,这些便利条件使得聚集区的招商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

  对于“世界侨商创新中心”的建设,北京市政府和侨办同样有着政策上的倾斜。北京市侨办主任刘春锋说,“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侨务工作,也非常关注首钢老工业区的升级改造工作,市政府侨办将积极组织做好侨务资源与首钢对接等工作,推进‘世界侨商创新中心’的建设。”在今年一月份举行的世界侨商创新中心规划建设论坛上,石景山区副区长司马红围绕区域经济建设发展介绍了自然环境、文化旅游资源、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和产业空间布局,她表示将在政策和服务等方面全力支持“世界侨商创新中心”的建设。

  据了解,入驻“世界侨商创新中心”的企业将享受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全国城市老工业区搬迁规划试点等政策支持,并可享受一站式服务。据北京市石景山区投促局局长徐涛介绍,在市侨办和石景山区政府的支持下,在“世界侨商创新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土地的转让、规划还是上市手续都有着高效便捷的绿色通道。这些政策优势和机制保障,将为侨商企业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希望广大侨商积极关注、踊跃参与建设,充分把握发展机遇,实现自身事业的更大发展。

  园区的配套资源为三大侨商中心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也为园区吸引高端创业资源注入了新的动力。值得一提的是,三大侨商中心的选址也经过了多方面多维度的慎重考量,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成为了三大侨商中心成熟和壮大的必要保障。作为长安街上三处地标性建筑,三大侨商中心在区位上各有特色。

  就整体位置来说,“世界华商中心”所在的朝阳区,是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节点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朝阳区的投资项目具有增速快,商机多,回报多等特点。已经开工建设的“世界华商中心”坐落于北京CBD,那里是首都对外开发程度和经济实力、创新能力的展示区,也是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实验区、核心功能区。据北京市政府侨办副主任高云超介绍,“世界华商中心”设在CBD,一方面可以借助CBD这一城市商务功能的核心,集中展示和提升华侨华人的整体实力和形象;另一方面借助CBD这一区位制高点,吸引一大批有实力的侨商企业落户CBD,发挥侨务优势,为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做贡献,同时推动侨商企业借助CBD实现事业的更大发展。

  坐落在京杭大运河北起点上的“世界侨商总部聚集区”有着三点明显的区位优势。从整体区位来看,聚集区所在的通州区是离北京城最近的新城区,拥有着发达的铁路、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系统;同时,通州地区水域交融优势明显,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些都会成为侨商考察的重要因素。

  据通州局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吴涛介绍,“世界侨商总部聚集区”的地下空间利用水平基本可以达到与国际接轨的水平。众所周知,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在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很多国际知名大都市,如纽约、东京的商业区都非常注重开发地下空间。目前,世界侨商总部聚集区的地下空间建设已经基本完工。园区的地下空间利用可以达到30米,地下四层的功能分别是:地铁站,交通干道,交通管囊和停车场。吴涛指出,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将对地区整体人流的引导、疏散,立体化步行交通的组织和商业配套起到重要的作用,更减轻地面交通压力。对于入住商户而言,这些优势在目前北京的同类商业开发项目中都是独一无二的。

  位于北京长安街西延长线上的首钢老厂区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目前,这里正在被改造成为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世界侨商创新中心”,一个惠及全球6000万华侨华人的计划正在这里成长。这里是长安街西沿线的重要节点,环境优美依山傍水,距天安门仅18公里,区位优势绝无仅有。

  首钢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突出“世界侨商创新中心”的示范性,“世界侨商创新中心”核心区选址范围确定在首钢园区内最具区位优势的长安街沿线布局。园区在北京“十二五”规划的“六高四新”创新产业格局中,属于“四新”之一;在北京西部“一核、两区、三带”的布局中,是“西部发展核心区”。无论从产业布局、业态规划、园区建设开发、招商引资工作,还是园区对创业类的孵化扶持政策而言,“世界侨商创新中心”的优势都显而易见。

  助推京津冀一体化

  北京市侨办与相关政府部门或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构建三大侨商中心,是发挥侨胞资源优势,引导和推动侨胞创新资源在京津冀区域间转化和优化配置的重要举措,是侨务工作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中不难看出,三大侨商中心的落成和发展在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的,也是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京津冀发展的大背景下,世界侨商创新中心是北京市政府侨办、石景山区政府和首钢总公司为深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共同推动的重点项目。

  作为京津冀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之一,“世界侨商创新中心”在建成后将建设地标性建筑,发挥侨务创新资源聚焦与辐射效应,促进北京西部地区发展;入驻园区的侨商企业,其生产制造环节将优先布局在北京市与河北省合作共建的曹妃甸工业区,推动首都产业转移和人口疏解,助力河北省曹妃甸现代化新城建设;此外,“世界侨商创新中心”还将与天津“侨梦苑”产业聚集区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共同为海外人才和技术等高端要素的聚集构建完备的综合服务体系。

  国务院侨办副主任庄荣文说:“‘世侨商创新中心’建设合作协议的签署,拉开了建设世界侨商中心的序幕,也为侨商参与北京新一轮的开发建设提供了机遇。”他透露,国务院侨办通过多次调研,与北京市侨办、首钢总公司就共同建设“世界侨商创新中心”达成共识,将海外华侨华人中的成功企业家和专业人才引进园区,共同为“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的建设添砖加瓦。

  2012年,我国兴起智慧城市建设浪潮,全国约有200座城市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为了加快智慧北京的建设进程,北京市政府于2012年3月制定和发布了《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提出了智慧北京建设的八大行动计划。在充分发挥侨务资源优势,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三大侨商中心也在积极推进开拓智慧城市产业的建设。

  为了更好地完成集团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首钢总公司积极地投身于智慧城市建设。按照集团统一部署,园区开发坚持“绿色、高端”定位,利用后发优势,通过精细管理,致力于建成智慧城市的示范区。首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首钢力争将世界侨商创新中心打造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典范,国家绿色低碳示范区的典范以及区域协同发展的典范,成为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的创新平台。

  以侨为桥迎机遇

  华商是世界经济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在过去,华侨华人曾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在海外开辟了一片广阔天地。如今他们中的不少人选择带着资金、技术和人才回国考察,希望加入到服务中国发展的队伍中来。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侨商和专业人士在北京这片热土上耕耘发展,打造出金宝街、世纪城、百度、百盛、新东方等著名品牌,为首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随着北京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龙头城市,侨胞正以独特的国际视野和商业眼光,寻找下一个投资北京的着力点和良机。三大侨商中心的建设,为他们搭建了优质的平台和桥梁,带动更多的华侨华人把自身事业发展与中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大批有实力的华商企业在北京立足、发展,不仅能够为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做贡献,还将整体展示华侨华人事业发展的风貌。

  从长远来看,推进三大侨商中心建设,是实现侨商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重要举措。“世界侨商创新中心”的建设,一方面将进一步推动海外有实力的华侨华人企业分享首都北京发展机遇,为北京汇集更多的国际性发展要素贡献力量,另一方面将带动更多的海外华侨华人把自身事业发展与祖(籍)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国务院侨办副主任庄荣文认为,世界侨商创新中心是海外侨胞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同时也为海外侨商及专业人士实现事业重大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

  建设“世界侨商总部聚集区”,对进一步做好首都侨务工作,加快通州新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园区的壮大将更加有利于北京调整经济结构,加速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更加有利于加强投资投向的引导,对带动海内外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华侨华人企业家在北京发展壮大自身势力,树立海外华侨华人良好的形象也是大有裨益。通州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吴涛说,北京市侨办和通州区政府签约共建世界侨商总部聚集区的协议,既可以发挥海外侨胞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智力资源和广阔的商业网络优势,也能为北京市城市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古人云:“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通过近年来的努力,不少海外侨界的优质项目、技术和人才已经被引进到国内。相信在未来,伴随着三大侨商中心的发展和建设,还有侨商们个人事业的成长壮大,海外侨胞的爱国之情将真正地转化成踏实之举。

  顺着时间轴远眺,我们可以看见,位于长安街东端的通州区,“世界侨商总部聚集区”正在孕育着一个吸引海外华侨华人投资兴业的计划;在距离天安门十八公里外的长安街西延长线上,百年首钢华丽变身,已经被打造成为高端要素聚集、创新创业活跃、生态环境优美的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世界侨商创新中心”现身其中,魅力四射;位于长安街核心区域的“世界华商中心双子塔”建筑群内,大批有实力的特大型侨资企业总部已经落户……

三大侨商中心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