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6月09日 星期二

感受生态文明之美(旅游漫笔)

绾 然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6月09日   第 08 版)

  生态文明,是当下的热词,经常见诸于报端。人们听到它时,大多脑海中会浮现出青山绿水的画面。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从大处说,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这么听上去,生态文明是个颇为宏观的概念,如何能具体地触摸感知它呢?其实,走进你我身边的湿地,便可从一草一木、一湖一河、鸟类鱼类感受到好生态带来的和谐之美。

  “詹葡叶分飞鹭羽,荻芦花散钓鱼舟。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这是古人笔下描绘出的幽静雅致的湿地风光。如今,漫步湿地,眼前一派水乡泽国的景观,万顷荒野,原生世界,水草相连,白鹭翱翔,不知不觉中你我便走入画中。春日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夏季草木繁盛,绿意盎然;秋日波光粼粼,水草金黄;冬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

  水是湿地的灵魂。水是万物之母、生命之源、生存之本,是人类以及所有生物存在的生命资源。湿地是地球、土壤、水体和生命经过数亿年的发展净化的结果,从生命起源到社会发展,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不仅为人类提供丰富的动植物食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衣食父母。同时湿地还为人类提供丰富的工业原料和能量来源,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湿地是生态文明的典范,是山、水、林、田、湖的有机结合,是生态与民生和谐统一。旅游,是从抽象概念到具体感知的最佳途径。湿地旅游,提供了人们探索、观察、理解和认识湿地的新路径,让更多的人们近距离了解生态之美。湿地独特的美学、教育和文化功能,为人们搭建起生态认知的平台,为传承人类文明提供了重要载体。人们在休闲、游憩的同时增强了生态意识。

  正像湿地里一块温馨提示牌上所写:“请小声说话,鸟儿也有耳朵”。切记,我们要适度友好地接触湿地,不可打扰了它。

湿地,中国旅游发展的蓝海
感受生态文明之美(旅游漫笔)
水生态:成都未来最大的资本之一
责编:杨一枫 邮箱:54014681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