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的用户们在刚刚过去的周末里或许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信用值”可以“变现”了。日前,国内首批个人征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公测,支付宝旗下的蚂蚁金服6月6日上线了“信用签证”服务。专家表示,个人征信体系是互联网金融要实现规模经济必须具备的数据平台基础,也是创业创新时代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一步。
首批8家机构迎央行大考
“芝麻分”是什么?为什么可以用它来换签证?
点开手机上的支付宝,实名认证后,右下角的“财富”栏目里点进去,便可看到自己的“芝麻分”了。如果你的“芝麻分”高于700分,就可在“阿里旅行·去啊”的电子签平台,申请新加坡签证,无需提供在职证明、个人信息表、身份证等资料。而“芝麻分”在750分以上的人,不用再准备收入证明等材料就可以申请卢森堡签证,并且由于卢森堡是欧洲26个“申根”国家之一,因此获得卢森堡签证就可以在欧洲申根国家通行无阻。
今年1月5日,央行印发了《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6个月。这8家机构分别为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鹏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诚征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
央行验收的考核内容包括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网络安全、内控制度、业务规范、业务合规性等。这些个人征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是否能够整合各个渠道的信用数据,不仅仅从互联网中提取,更要求具备自有的核心数据源。
大数据改变信用记录生态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央行个人征信系统中收录有信贷记录的自然人约3.2亿,还不到总人口数的1/4,远远满足不了借贷市场的需求,很多没有信用卡或从未跟银行发生借贷关系的人很难获得信贷服务。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个人征信信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对社交网络、电商交易、朋友圈、聊天记录等进行的各种数据的采集分析,已经客观上成为一些网络借贷业务常用的信用分析手段,也形成了大数据征信的基础。
“央行的征信系统主要是基于现有金融机构对客户信息的采集,所以央行的征信系统里相对而言能够实时更新的信息比较少,商业银行放贷款的时候也是以历史信息为基础。互联网上,采集个人信用信息的渠道多、来源多,比如蚂蚁金服这种通过对淘宝客户交易记录的数据收集、提炼、加工、挖掘而形成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都是对社会征信体系生态的有力补充。”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对本报记者表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则对本报记者分析称,作为一项金融基础设施,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个人征信系统能够给整个市场提供一个未来可以共享的信息平台,降低信息匹配的成本。“有了完善的个人征信系统,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加上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手段,就能够对市场主体的行为及时进行记录,增加违约成本,将P2P等互联网金融业务从‘零售业务’批量地变成‘批发业务’,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徐洪才说。
资金抢滩千亿市场规模
有业内人士表示,2015年或许会成为中国的个人征信发展元年。央行此前发布的《中国征信业发展报告(2003-2013)》显示,2013年中国征信市场上共有征信机构150多家,整体规模在20亿元。根据机构测算,个人征信市场成长空间已经打开,参考美国个人征信市场达600亿元,考虑到我国人口基数巨大,未来发展成熟之后个人征信市场空间很可能达1000亿元规模。
“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只要是市场主体的身份,发生各种各样的经济往来、财务收支,那么你就可以成为一个信用的主体。我们现在不断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些创业创新需要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而征信系统的核心就是证明你个人的信用状况,会有很广阔的市场空间。”赵锡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