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5月29日 星期五

拜谒百丈怀海

本报记者 陆培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5月29日   第 14 版)

  怀海大师金身塑像,慈眉善目,令人敬仰。

  跨入山门,但见大雄宝殿巍峨屹立。大雄宝殿右侧原先的客房已改建成玉佛殿和祖师殿。玉佛殿供奉释迦牟尼佛的法像。祖师殿供奉的是百丈寺开山祖师怀海和尚。这尊怀海大师的坐像金碧辉煌,白眉修长,端庄慈祥,栩栩如生。

  唐代百丈怀海禅师(720~814),福建人,俗姓王,为马祖道一席下最著名的入室弟子,驻锡江西百丈山,世称“百丈怀海”。

  作为唐代著名的宗教改革家,百丈怀海使禅宗从都会扩展到地方,从上层扩展到一般民众,从神秘宗教走向日常生活。当时的百丈山,人烟四绝。但随着一代禅宗大师的到来,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怀海大师开堂讲法,收授弟子,一时百丈山“庵庐环绕,供施仍积,徒众愈多”。百丈寺鼎盛时期,僧人曾达千余,史载“禅学之众,辐辏大雄”,可谓盛极一时。

  百丈怀海农禅并举的禅风,使禅门得以自立;其百丈清规,使禅门得以自尊;而其自食其力的禅规,使禅门得以自强。

  百丈怀海制定的普请制,要求所有僧人都参加劳动,上下齐心协力,自耕自足。据说百丈怀海禅师94岁时,还与弟子们一起劳动。有一次,弟子们把他的农具悄悄地藏起来,想让他休息,百丈说:“我没有什么德行,怎么敢让别人养着我呢?”所以,当天他没有参加劳动,也没有吃饭。弟子们无奈,只好将工具又还给他,让他随众生活。

  百丈禅师这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已成为丛林千古的楷模!

  中国禅宗因为有了百丈怀海而焕发了新的活力;渊自印度的佛教又因为禅宗的兴盛而真正成为中国化的佛教。故《高僧传》中云:“禅门独行,由海之始。”

  出祖师殿,远山上的云朵化为灵动的片片轻纱,飘飘渺渺,绕山环林,一任自性,无拘无束。想千余年前,怀海大师,率众僧不执外境,亦不执知解,一任自性,一任自然,如这大雄山的云雾,逍遥自在。

立天下清规 建和谐寺庙(走进寺观教堂②)
拜谒百丈怀海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